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飲冰室合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縱使長時間受到冷落和冷待,但胸腔里的志氣和熱血依然還在,永遠都不會因為眼前的失敗就徹底絕望。
其實用這句話來形容公子扶蘇對也不對,縱使他被秦始皇流放邊關,心中卻始終沒有對父親一絲怨恨,反而到死都對秦始皇忠心耿耿,但也是因為他的愚孝,才導致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劇。
其實李斯為什麼會扶持胡亥登基也不難理解,因為就算是公子扶蘇繼位,大秦也一樣會滅亡。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長子,這個孩子對他的意義非凡,讓他體會到做父親的感覺,也讓大秦從此后繼有人,一想到自己的血脈會實現大秦千秋萬代的統治,不禁讓嬴政熱血沸騰。
再者嬴政受母親趙姬的影響,為了日后不會影響到下一代,所以選擇不立皇后,雖然不知道扶蘇的生母是誰,但從種種資料記載來看,應該是個出身高貴的世家女了,所以扶蘇的地位相當于是半個嫡子了。
扶蘇年幼好學,天資聰穎,為人又心懷慈愛,得到文臣武官們的贊賞,認為扶蘇無論是從身份還是天賦上,都可擔當帝王之位。
秦始皇起初還是很驕傲的,自己的兒子被人夸贊哪個做父親的都開心,只是群臣們忘了,嬴政首先是個皇帝,其次才是父親。
他晚年本就追求長生不老術,想要長生完成自己更多的抱負,但是看著兒子一天天的成長,就代表他一天天的衰老了,長生不老的丹藥沒有絲毫的眉目,群臣的夸獎更是仿佛在提醒他該給扶蘇讓位了。
這讓他十分憤怒,怎麼看扶蘇都不順眼,扶蘇賢德便認為他是故意讓自己名聲遠揚,扶蘇博學,就認為扶蘇這時迫不及待的在學習一些帝王心術。
終于,秦始皇無法忍受扶蘇整日在自己眼前晃,將他派去邊關,其實這樣做也是有兩個用心,第一是希望自己能夠靜下心來,不要出現父子相殘的局面。第二也是鍛煉扶蘇,若是他真的去世,那麼扶蘇就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自然要趁著現在磨礪一番。
可秦始皇不會對兒子說這麼多,扶蘇便也只以為父親厭棄了自己,帶著傷心前往邊關,殊不知,這一去,二人今生今世再無見面的機會...
秦始皇于行宮中突然暴斃,當時陪伴他的只有宦官李斯,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榮華富貴,并沒有將此事宣揚出去,而是直接叫來了胡亥,二人密謀一番,先是害死了扶蘇,而后又假傳秦始皇遺詔,讓胡亥順利的登基為帝。
且說胡亥登基后,那叫一個暴政,為了以絕后患將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殺死,還大興土木的建造宮殿,絲毫不顧百姓們的死活,這期間可以說有許多無辜的百姓們都因為胡亥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但胡亥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最后由于長期的暴政,導致起義軍徹底推翻了秦朝的統治,不可一世的秦朝就這樣二世而亡。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都是胡亥的原因,因為胡亥殘暴,因為胡亥不會治理國家,這些雖然是原因,但不是本質的原因,就算是扶蘇登基為帝,秦朝照樣會二世而亡。
要知道,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是有六個國家的,這六個國家百姓們的信仰不同,所用的錢財所接受的教育全部都不同,但秦始皇是用武力硬生生的征服了其他五個國家。
而后秦始皇做了一個很聰明的事情,就是將書本燒毀,徹底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后世很多人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暴政行為,但是他都留有備份,只不過后期在戰爭中損壞,這都是后話了。
秦始皇知道,只有將大家的文字貨幣統一,大家才能夠更好的交流,這樣六國人民才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會整日想著復國。
但是思想可不那麼好統一,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已經根深蒂固,若是想完成思想的統一,怎麼也要經過幾代人的磨合,這或許就是秦始皇想長生不老的原因之一吧,他想給子孫們留下一個更加輝煌團結的大秦。
所以當時的秦朝表面看起來團結,但不過是因為強大的武力原因罷了,究其根本,百姓們的思想沒有得到完全的統一,是很容易出亂子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擁有鐵血手腕的帝王來治理國家,很顯然,
扶蘇并不是這樣的性格,他雖然寬厚、仁愛、博學、聰明,但他并不具備帝王應有的果斷,可以做一個守成之君,但絕做不了千古一帝。光看他是怎麼死的就明白了,當時李斯假傳秦始皇的旨意賜死扶蘇,扶蘇竟然想都不想就自盡了,這不是愚蠢是什麼。
他都沒有見到秦始皇本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自盡,而且當時他可是左手有蒙恬的30萬大軍,右手有上到文臣下到百姓的支持,他甚至沒有再等一等,沒有再觀望一下局勢就自盡了。他的自盡直接導致群臣不得不承認胡亥的統治,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暴政...
所以扶蘇這樣軟弱的性格,就算是他當上了皇帝,又能改變什麼呢?他不能統治百姓們的思想,也無法做到熟練的使用帝王心術平衡朝臣們的關系,所以秦朝最終還是會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當然,以上的觀點也只是建立在當時的情況下判斷出的,若是秦始皇沒有那麼早的趨勢,再給扶蘇十年的時間,說不定以他的天賦能夠領悟到更多,更好的學習如何做一個帝王。
那時說不定也就沒有胡亥這些亂子,秦朝也不會二世而亡了,只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歷史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感嘆一句那樣驚才絕艷的扶蘇公子死在了陰謀下,死在了愚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