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但他的身份并不是長子,而是還有兩位兄長,分別是大哥微子啟、二哥微仲衍。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之間應該齊心協力,鞏固商朝的江山社稷。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紂王的兩位兄長居然背棄商朝,投靠了周武王,還參與了「武王伐紂」的軍事行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關于微子啟、微仲衍與紂王的親屬關系有兩種說法。第一,三人是同母所生。不過,他們的母親在生微子啟、微仲衍時,還是側室的身份,生育紂王時已經是王后了。所以太史認為,「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就這樣紂王成為儲君,并且后來繼承了王位。第二種說法就很簡單了,「啟母賤,不得嗣」,而紂王的母親是王后。
雖然微子啟沒能繼承王位,但他畢竟還是商朝的貴族,所以被封于微。
關于微子啟這個名字的解釋,有人認為微是國名,子是爵位,啟是名字。紂王在位期間,沒有重用自己的兄長以及商朝的宗室,反而提拔了不少出身低微的人,同時不斷對外用兵。紂王還耽于享樂,沉湎于酒色。在這種情況下,微子啟、微仲衍多次向紂王勸諫,但紂王不予理睬。就在此時,周朝已經崛起,周文王派兵滅掉了璿國。微子啟認為周朝是個威脅,再度警告紂王。沒想到紂王卻說:「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微子啟意識到危險即將到來,一度打算自盡。后來在太師、少師的勸說下,他離開了商朝,投奔了周朝。
周武王在討伐紂王之前,與微子啟在共頭舉行了盟誓的典禮,「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也就是說,周武王保證微子啟的身份與地位,「世為長侯,守殷常祀」
,這說明微子啟是支持武王伐紂的。之后,商、周之間爆發了牧野之戰,在交戰過程中,商軍紛紛臨陣倒戈,這極有可能與微子啟有關。商朝滅亡后,周武王恢復了微子啟的爵位與領地。沒過多久,周武王病死,他的三個弟弟與紂王之子武庚聯合,發動了叛亂。不過,周公旦領兵東征,最終平定了這場叛亂。在這場叛亂中,微子啟并沒有參與,所以他被封為公爵,接替武庚,「代殷后,奉其先祀」,同時被封于宋,也就是宋國。
微子啟在位期間非常賢明,因此深得殷商遺民的擁護。微子啟臨終前,將國君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微仲衍,原來「兄終弟及」是商朝的遺風。微仲衍死后,其子宋公稽即位,之后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宋國歷經了西周、春秋以及戰國初期,存在的時間長達七百多年。春秋時期,宋襄公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戰國初期,宋康王先后打敗了齊國、楚國、魏國,被稱為「五千乘之勁宋」。可是宋國畢竟是小國,樹敵太多,而且國內發生了動亂。公元前286年,齊國與楚國、魏國聯合,派兵攻打宋國,「遂滅宋而三分其地」。至此,這個由商朝王室后裔統治的諸侯國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