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宋史》記載,岳飛北伐時,兵分三路。東路由大將張憲統領,進攻進入河南的中原地區。西路由牛皋統領,率領騎步兵沿伏牛山脈進軍,以依靠多山的地形化解金軍的騎兵優勢。岳飛自己則率領岳家軍的主力部隊從中路進攻,直接插到軍金的后方,合同東西路軍合力包抄。
應該說,岳飛的這次北伐在起初還是很順利的,大軍先后攻占蔡州,潁昌,收復陳州。中軍統制王貴所部也相繼攻下了鄭州和西京。岳飛自己的中路軍也在潁昌擊敗了宋軍最大的死對頭金兀術,直逼朱仙鎮。可以說,只要等待另外兩只大軍會合此處,再將其他的宋軍調遣此處,伙同已經聯系好淪陷區的義軍,就可以里應外合圍攻開封,收復舊都。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朝廷卻一日連下十二道金牌,招岳飛回京城。
最終,宋朝失去了這次收復失地的大好機會,岳飛無可奈何只能感慨「十年之力,廢于一旦」。此事之后,后代之人每次談到此處都會捶胸頓足,大罵秦檜這個奸賊太壞,感慨高宗昏庸,斷送了宋朝的大好河山,使得宋朝從此失去了北方的領土,也為后來宋朝被蒙古滅國埋下了伏筆。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接下來,就用真正的史實和正常的邏輯來判斷一下。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十二金牌
岳飛的十二金牌的傳說家喻戶曉,我這里就不再復述了。那麼這里有一個疑點,岳飛既然已經連續扛了十一個金牌,那麼為何會在第十二個金牌的時候,選擇放棄放棄浴血奮戰奪回的城池而退兵呢?
對于這個疑問,肯定會有很多人說,造成這種就局面還不是因為高宗被秦檜攛掇的懷疑岳飛,既怕他真的收復失地功高震主,又害怕岳飛將二圣迎回,自己皇位難保。
再加上岳飛又是一個愚忠之人,秉持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士大夫氣節。才會導致本來一片大好的形式付之東流。這個想法,也是很多人認為十二金牌能催退岳飛繼續北上的主要邏輯理論。但是我可以負責地說,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就既小看了宋高宗的格局,也看輕了岳飛的決絕。
宋高宗趙構,能在北宋滅亡之際,憑借一己之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組織宋朝潰散的力量,低于南下的金軍,建立起南宋,這樣的人會是一個格局如此小,眼觀如此短視之人嗎?答案是否定的。趙構絕對不會蠢到,還沒有敵國滅,就開始謀臣亡的操作。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宋將劉锜順昌之戰時,收到高宗御筆:「劉某擇利班師」劉锜以正忙于應戰, 沒有聽從,最后贏得勝利,不但沒有受罰,而且得到高宗嘉獎和提拔。
如果岳飛真有能力收復故土,高宗臉上也要有光,這樣不但威脅不到他的皇位,更加證明自己作為宋朝新領袖的實至名歸。再談談岳飛,岳飛在真實的歷史中,也不是像演義小說中說的那樣愚忠保守。岳飛本身就是出生市井,在底層摸爬滾打,后來當兵因為作戰勇敢被宗澤發現提拔,一路從尸山血海中打拼出來。可以說,要是沒個心眼手段,早就拜拜了,能從一個小兵爬到中興四將的位置上的人,這樣的人會愚忠?岳飛曾經就占著自己的軍功,幾次給高宗皇帝摔臉色看,丟下手里的軍務跑去隱居,最后還是高宗低頭派人說盡了好話,才將岳飛哄了回來,這樣的人會在可以立下千秋功業的時候僅僅因為十二道金牌就放棄?不可能。
于是,岳飛的撤兵,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岳飛不得不退兵。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大家從始至都搞錯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只要高宗能放手讓岳飛去打,岳飛就可以憑借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打敗金軍,收復山河,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哪有那麼簡單?
《金史》66卷記載:宗弼復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于亳、宿之間,宗秀率部 騎三千扼其沖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金史》88卷記載:仆散渾坦,蒲與路挾懣人也。身長七尺,勇健有力,善騎射…………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余人,多所俘獲。
根據《金史》以及保留下來的當時岳飛寫給朝廷的奏報來看,金兀術南下的金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的金軍。大部分其實都是偽齊和叛變的北宋軍隊,對于這點其實也好解釋,金兵最擅長的還是騎兵作戰,在地形復雜的江淮和長江地區,優勢很難保持。所以,陜西吳璘和岳飛才能順利攻占一些城池,取得暫時的優勢。根本不可能像《說岳全傳》里寫的那樣,動輒就殺敵「數千數萬。
其實稍微想一下就能知道,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兵,地位都是比較低的。也因為如此,宋朝孱弱的問題也特別的突出。岳飛的岳家軍的確不錯,但是也只是相比較于其他宋軍,如果和擅長野戰的金軍比較的話,還是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我在這里再聲明一下,我這篇文章的用意,絕對不是詆毀岳飛或者替秦檜洗白。岳飛的作戰能力,在當時的宋軍中的確已經算是非常能打野戰的軍隊了。特別是郾城、潁昌之戰,岳家軍在城外平原上同金軍展開的陣地戰,其難度比守城大得多,但岳家軍頂住了。盡管真實的戰績只是打了一個平手,但比起十幾年來,宋方在野戰中場場失敗而言,已是了不起的戰績了。
因此,所謂的十二道金牌,完全就是一種演義的說法。在真實的歷史中,岳飛也的確是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撤退。朝廷讓岳飛撤退的初衷,其實是怕他被金軍包圍,而岳飛撤退,也是他自己知道,憑借自己區區六萬多人的岳家軍,要面對在河南平原上三四十萬的金軍主力部隊,的確不是一種明智之舉。至于說岳飛最后死于莫須有,則完全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