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時期,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異常繁榮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宋朝時期,各項藝術門類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中,能夠直接感受到當時繁華熱鬧的民生百態。
因此,北宋也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幸福感最高的歷史時期。而宋朝在當時的經濟也確實有著顯著的騰飛,而且自澶淵之盟之后,在長達120年的時間里宋朝也沒有陷入大的戰爭之中,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以至于在與西夏作戰時三戰三敗,其中好水川之戰尤為慘烈,北宋的高級將領無一人生還,而西夏也就此崛起。
西夏的建國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由于黃巢作亂,當時的黨項人在首領拓跋思恭的帶領下率師勤王。
拓跋思恭因戰功卓著而被拜為定難軍節度使,封夏國公。這便是后來的西夏國名的由來。除此之外,靈州、涼州、甘州、夏州、銀州這五個州也成為了拓跋思恭的封地,并賜姓李以示親近。更名為李思恭之后,這位黨項首領便成為了唐帝國忠誠可靠的伙伴。
然而歷史的車輪仍在不斷前行,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沒能擺脫崩塌的命運。隨著宋朝的建立,曾經屬于黨項的五州之地被劃入了大宋的版圖之內,黨項人也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間。
無奈之下,繼任黨項首領的李繼遷只得奔逃。在逃亡的過程中,他主動與遼國示好,通過聯姻的方式,取得了遼國的扶持。有了靠山的李繼遷繼而開始了復國運動,頻頻襲擾宋朝邊境。
此時的宋太祖已經駕崩,繼位的宋太宗為了息事寧人,將五州之地又歸還給了李繼遷。
大宋從此便失去了與西域連結的通道,更失去了良馬的來源。這對后來宋朝的軍事力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李繼遷被刺身亡之后,李德明成為了新的黨項領袖。在先祖和父親大下基業的基礎上,李德明南攻吐蕃,西攻回紇,為黨項族爭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李德明同時向大宋和遼國稱臣,以此來取得政治上的制衡,使宋遼雙方都不敢對黨項輕舉妄動,這一政治策略為黨項的發展壯大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到了李元昊繼任之時,黨項已經不再是只能偏安一隅的小部落。在時機成熟之后,李元昊稱帝建國,定國號為夏,這便是讓大宋頭疼不已的西夏國。
西夏國的建立,令宋朝大為惱火。多年來黨項人對宋朝的卑躬屈膝,如今來看只是為了給自己積攢實力爭取時間。宋朝上下頓時有一種集體被戲耍的恥辱感。
雖然尚未與西夏劍拔弩張,但大宋與西夏之間的裂痕已經出現,大宋與西夏之間的戰爭已不可避免。然而此時的宋朝軍事力量已無法與太祖時期的宋軍相提并論,這一點雙方都心知肚明。
但是北宋方面不知道的是,如今的西夏國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小部落,而是有著十分強勁的軍事力量。而西夏國軍事力量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主要得力于三樣「秘密武器」。
首先,西夏國所處的地位有著大量的草場,而西域又盛產良馬,這便使西夏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培育優良戰馬的條件。 因此,西夏國的騎兵軍團頗具規模。
而反觀宋朝,由于西域通道被徹底阻塞,使得中原地區再也無法獲得戰馬,因此出征時只有少量的騎兵,大部分的士兵都只能靠雙腳在戰場上奔走。這樣的軍隊在機動性方面便失去了優勢。
而且戰馬在奔跑起來之后,可以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因此步兵很難抵抗騎兵的沖擊。這也是宋朝的軍隊很難在戰場獲勝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當時的西夏已經掌握了當時的「鍛造黑科技」冷鍛法,這種鍛造技術在鍛造鎧甲的時候能夠不用火來鍛造,所鍛造出的鎧甲薄而堅硬,能夠有效抵擋住刀劍的進攻。
憑借著優良的戰馬和冷鍛技術,西夏國打造出了一支戰斗力極其彪悍的軍隊,這便是鐵鷂子軍。不僅如此,在作戰時,鐵鷂子軍的士兵還會將自己綁縛在馬上,這一作戰方式更是讓宋軍苦不堪言。
在將自己綁在馬上之后,鐵鷂子軍不僅不容易跌落馬下,即便在戰死之后,身體也會留在馬背上,讓敵人即便殺死了騎兵,也無法搶奪戰馬進行作戰,只能「望馬興嘆」。
除此之外,西夏國還十分積極地吸納在宋朝不得志的文人學子,這些人同樣有著遠大的抱負,但卻因為科舉制度的限制無法施展才華。而西夏國則對這些人張開懷抱,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西夏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崛起。自公元1040年與宋朝展開了三次大戰,均以宋朝戰敗而告終。其中最慘烈的好水川之戰,更是成為了宋朝的噩夢。
在戰役開始之初,宋仁宗對是否進攻西夏舉棋不定,使得李元昊搶占先機,率先南下攻宋。此時宋軍倉促應戰,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之后,李元昊將主力部隊設伏于好水川,只派遣少數部隊前往進攻懷遠城。宋軍守將韓琦見到西夏軍前來進攻,不敢輕易應戰,派副都督任福率數萬人迂回到西夏軍的后方,企圖將其包夾擊破。
然而在斬殺數千名西夏士兵之后,西夏軍向好水川撤退,乘勝追擊的任福便落入了西夏軍的全套之中。早已埋伏多時的鐵鷂子軍向宋軍猛烈沖擊,宋軍列陣未穩,根本無力抵擋。
于是,鐵鷂子軍如入無人之境,左沖右殺,戰場上宋軍的尸體堆積如山。任福身負重傷,仍然奮勇殺敵。身邊的士兵勸說他突圍,任福厲聲喝道:「吾為大將,兵敗,唯以死報國耳! 」拒絕撤離戰場。
最終,任福重傷身亡,其余將領均戰死于戰場。好在水川之戰,宋軍一萬多名將士戰死,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在任何一個時代,強大的軍事力量都是國家發展最可靠的保障。失去了這一保障,國家便很難在外交上取得話語權。
宋朝為了維護內部穩定,推行崇文抑武的政治方針,這使得宋軍的戰斗力大大削減。而為了息事寧人,將收回的土地歸還給西夏,更是讓自己失去了組建騎兵的能力,自此在戰場上也只能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