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歷史上有名的貪官,乾隆在位時,他深受乾隆的寵信,貪贓枉法,無法無天。
乾隆死后,早就對和珅心存不滿的嘉慶皇帝立刻下旨查抄和珅的家產。
等抄家完畢,和珅的財產清單被呈上來時,富有天下的嘉慶也被嚇了一跳。不由得問和珅:「貪這麼多錢能花完嗎?」
和珅的回答卻讓他啞口無言,那麼和珅究竟說了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和珅是人人都欲除之而后快的大貪官,但他也并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可惡的,相反,和珅的身世甚至有些可憐。
和珅三歲喪母,九歲喪父,父親死后,他與年僅六歲的弟弟和琳差點被趕出家門。好在有一位忠心的老家丁保護,以及父親的一位友人作保,他和弟弟才得以在族中繼續生活下去。
但是寄人籬下的生活并不好過,和珅小小年紀便嘗遍人間冷暖。所以他一直用心讀書,希望考上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久后,他因成績優異,被選入咸安宮宮學。宮學中大多是身份尊貴的八旗子弟,以及各地宮學中的優秀學員,和珅能夠入選,足以印證他的才學,更何況他在宮學中還因精通四種語言,熟讀儒家經卷,深受宮學老師的喜愛。
正是因為前期才學的積累,才有了后來和珅一飛沖天的契機。
乾隆三十三年,和珅受到直隸總督馮英廉的賞識,招為女婿。次年,他參加科舉,名落孫山,在岳父的安排下,和珅成了宮中的普通侍衛,獲得了接觸乾隆的機會。
但皇帝身邊伺候的人太多,和珅一直沒有出頭的機會,直到乾隆四十年,他才第一次在乾隆面前露臉。
那時乾隆正在閱讀官報,看到有逃犯逃脫的消息,于是引用了一句《論語》的話: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猛獸跑出籠子,美玉毀于匣中,這是誰的過錯?)
在場諸人都是低眉斂目,戰戰兢兢,不知如何作答。這樣的問題當然難不倒勤奮好學、熟讀四書五經的和珅,他大著膽子回答道:「是監管者的過錯。」
要回答這個問題,既要有才學,又要有膽識,乾隆頓時來了興致,命和珅上前,這才發現和珅唇紅齒白,貌若好女,更加喜歡,于是將他留在身邊,不久又將他提拔為御前侍衛。
獲得了乾隆的寵信,和珅自然是飛速躥升,很快就成為戶部左侍郎兼吏部右侍郎。
吏部的職權之一是負責官員升遷,和珅這個吏部右侍郎兼乾隆身邊大紅人當然也成了眾人巴結的對象。一位名叫安明的小官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通過賄賂和珅獲得升職的機會。
和珅自幼接受儒家典籍教導,所以一開始還堅守著底線,不僅堅決不接受賄賂,還答應了安明的升職請求,頗有些做好事不求回報的意味。但是安明那邊卻出了狀況,他的父親突然去世了。
古代官員喪親,要丁憂三年,不得為官。明明升職在望,卻要回家守喪,安明難以接受,于是懷著僥幸的心理瞞報了父親的死訊。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安明的事很快東窗事發,而在喪期推薦他升職的和珅也受了牽連,被大臣聯合起來彈劾。好在乾隆極力維護和珅,只讓和珅降級留用,沒有受到更大的處罰。
此次事件對和珅的打擊極大,他明明清正廉潔,守住了做人和為官的底線,為什麼卻反遭連累?既然好人沒好報,還不如當一個貪官,和珅就此開始了他的黑化之路。
很快,黑化的和珅就找到了貪污的機會,他奉命辦理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一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查,李侍堯俯首認罪,和珅因為查案有功,被派去查抄李侍堯的家產。李侍堯身為云貴總督,家產豐厚,和珅中飽私囊,大賺了一筆。
貪官和珅因此嘗到了甜頭,開始了瘋狂的斂財之路。
李侍堯一案結束后不久,乾隆為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和碩公主定下婚約,將其許配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而當時公主年僅六歲。
如果這時候百官還不清楚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那就真是情商堪憂了。
一時之間,無數官員爭相巴結賄賂和珅,和珅也是來者不拒,將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統統收入囊中。光是官員的賄賂,和珅還嫌不夠,他又將魔爪伸向了官員預備役——秀才。
和珅掌管翰林院后,將進士的名額壟斷,凡是想高中的秀才,都需要向他行賄。當然,這些行賄的秀才做官之后,也不能忘記和珅的「提拔」之恩,時不時要孝敬和珅這位恩相,并且這些人還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官的要向和珅進貢,沒當官的要向和珅行賄,犯了錯被罷官的,和珅也不放過。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提議創立「議罪銀」制度,犯了罪的官員可以通過繳納銀兩免除自己的罪過,繳納數額按照情節嚴重程度而定。
貪官污吏貪污了一輩子,只需要拿出極少的一部銀兩就可以免罪,自然是求之不得。和珅主管議罪銀之事,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不亦樂乎。
和珅這樣瘋狂貪污的生活,持續了二十幾年。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和珅失去了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靠山。
雖說和珅也曾積極向嘉慶示好,甚至在嘉慶被秘密立儲后,私自向他通傳消息以示巴結。
但嘉慶完全不吃這套,乾隆剛去世,他就迫不及待拿和珅開刀,將他的家產全部充公。
這二十多年來,嘉慶一直目睹著和珅的瘋狂斂財,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到他看到呈送上來的財物清單時,還是被嚇了一跳。
只見清單上赫然寫著:金子八萬多兩,現銀一百多萬兩,房屋一千五百多間,地契房契塞滿了整整五個箱子,各種奇珍異寶更是數不勝數。和珅的家產價值約為八億到十一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嘉慶忍不住問和珅:「貪這麼多錢能花完嗎?」
身陷囹圄的和珅淡淡道:「臣雖貪瀆成性,實則情非得已。臣貪腐所得,多用于先皇游樂,臣子為君王分憂,又有什麼過錯?」
聽了和珅的回答,嘉慶一時無言以對。他心里清楚,自己的父親乾隆六下江南,大興土木,花費巨大,若不是依靠和珅搜刮的民脂民膏,國庫根本經不起乾隆揮霍。但是作為兒子,嘉慶絕不能批評父親的過錯,他只能賜和珅自盡,一代巨貪終于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
和珅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煙是后身。」
他死前終于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如夢幻般不真實,貪污無數,權勢熏天,終究免不了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