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后,權臣司馬懿輔佐了曹家三代君主,曹丕、曹叡、曹芳,這個過程中,他像曹操一樣,在尋找合適的機會讓自己家族謀朝篡位。
為此,他一直在精心布局,為他的后人鋪路。
把控了曹魏大權后,司馬懿熬不動了,便將大任交給了兒子。司馬昭接手父親遺愿后,兢兢業業,可惜的是差一點就坐上皇帝寶座了,但他卻英年早逝,于是這個艱巨的任務又留給了他的兒子司馬炎。
司馬炎終于不負眾望,取曹魏而代之,建立了晉朝,司馬昭和司馬懿在九泉之下終于得以安息。
司馬炎稱帝后,立刻開始分封藩王。在他看來,曹家這麼快便被司馬家取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家族根基,勢單力薄。
于是司馬炎大封族人,結果引起了內斗,各個諸侯王都想當皇帝,八王之亂一起,晉朝的國力也迅速衰敗。
熬了十五代君王后,司馬一族的勢力終于轟塌,司馬家族后人也不知所蹤。魏晉南北朝之后,姓司馬的人,遭到大規模的屠殺,究竟是得罪了什麼樣的人,要造次滅頂之災?
「司馬」,最開始并不是一個姓,而是一個世襲官職因為這個家族有功,被君王賜姓為司馬。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司馬姓人士,除了司馬懿這支,還有司馬遷。追溯到前秦時期,他們的祖上其實是同一族,但是成百上千年的發展,司馬氏已經分出許多旁支了。
司馬懿這一族因為他才被發揚光大,也因為他,改變了家族的命運。
如果他不對曹魏政權動歪心思,司馬家后人應該能一直安居樂業。曹操早就想殺司馬懿,他看面相就覺得司馬懿不是等閑之輩,但此人又確實有才華,為了曹家的前途,只能留住司馬懿,并千叮嚀萬囑咐曹丕,對他要有節制。
可是司馬懿給了曹丕很多幫助,曹丕經常在曹操面前維護司馬懿。也許從那時候起,司馬懿就清楚曹家的未來在于曹丕,抱住這棵大樹,便有司馬家的出頭之日。
果然曹丕當上了皇帝,
司馬懿押中了寶,地位一升再升。曹丕死后,曹叡更加信任他,曹魏政權幾乎他說了算。可是曹芳繼位后,一改父親與祖父對司馬懿的態度,架空了他的權力,讓他當個太傅當得有名無實。于是取代曹魏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歷史是個輪回,司馬家以跟曹家相同的手段奪得了政權,那將來必定也有其他人,會以此方式終結司馬家。
這個人就是劉裕,他雖然只當了兩年的皇帝,但不妨礙他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
東晉司馬德宗登基后,劉裕為他平定了多起叛亂,包括譙敬王司馬恬的兒子司馬休之的謀反;外族政權勢力,劉裕也一一降服,收回了大片失地。
于是劉裕被封宋王,還任相國兼揚州牧,一人包攬了東晉的軍政大權。
歷史劇情在此時再度上演,司馬家的障礙掃平了,其實也是他劉裕的前路鋪好了。時機成熟之后,劉裕逼司馬德光退位,取代了司馬家一百多年的統治。
劉裕當了皇帝后,也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不過他的手段不是像司馬炎那樣,靠封藩王來鞏固家族勢力,而是展開對前朝皇帝家族的屠殺,手段比曹操和司馬懿狠多了。
劉裕奉行斬草要除根的政策,司馬家的男女老少都沒放過,而那些在爭權奪位中敗下陣來被排擠的宗室,反倒躲過一劫。這些人四下分散,改名換姓避世而居。
他們有的將司馬拆開,改成司姓、馬姓,有的改為馮姓、同姓,就是為了逃避劉裕的全國追殺。
司馬德光禪位前早就擬好了詔書,他以為可以像曹奐那樣讓出皇位得到善待,可劉裕沒像司馬家這麼做。
因為劉裕跟司馬家的情況不同,他出身低微,家境貧寒,全靠自己一手一腳打下的天下,沒有司馬家那樣龐大的家族根基,司馬炎可以封很多諸侯王,劉裕不是不想封,是沒的封。
那麼留下司馬家后人,對他來說就是隱患了,誰知道他們休整之后會在司馬時候發起反攻。他也不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篡個權準備幾代人的時間。
他非常倉促,沒有其他勢力的支持,所以司馬家人必須得死,才能保住他的江山。
司馬懿后人的下場,是歷史的反噬。當然,輪回也不會放過劉裕后人,劉宋政權延續59年后,又有其他權臣演繹歷史,篡奪了劉裕的江山,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