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品味殺人蜂這一集時,我突然注意到一個細節,或許衛良人才是幕後真正策劃這一切的黑手。
為什麼這麼說呢?
還記得,羋姝在決定用殺人蜂謀殺嬴稷之前,衛良人又在幹什麼呢?
她與唐夫人正在逛御花園,當時衛良人還與唐夫人分析了立儲背後隱藏的權力爭鬥。
衛良人:「姐姐可曾聽說,張儀前幾日在朝堂上說,大秦疆土現今已擴張數倍,江山社稷需要後繼有人,他建議大王考慮立儲,還說應當立長立賢卻隻字未提立嫡,朝中的舊族,也有人公開推舉公子華,這下王后的頭疼病,定會越發厲害了。」
眾所周知,長指的就是公子華,公子華的背後是以魏夫人為首的權力集團,而賢指的是被秦王屢屢稱讚的公子稷,公子稷的背後是以羋月為首的權力集團,而嫡自然指的就是公子蕩,公子蕩的背後是以羋姝為首的權力集團。
當時後宮各大權力集團正鬥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以羋月和羋姝為首的兩大權力集團。
彼時的羋姝為了幫自己兒子嬴蕩爭得太子之位,費盡心機,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而當時嬴蕩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就是嬴稷,嬴稷比嬴蕩聰明機靈,深得秦王青睞,羋姝眼看著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就要被嬴稷搶走了,她正愁得頭疼欲裂。
衛良人的話就能看出,她心裡很清楚羋姝的處境,也瞭解羋姝此時此刻對羋月兒子嬴稷的仇恨。
所以下一個鏡頭,看到羋姝在侍弄蜂子時,衛良人就對羋姝說了這麼一段話:「王后當心,這些蜂子與內侍相處慣了,熟知了他們的氣味倒也沒事,但若是陌生人它們會毫不客氣,唐姐姐我們也要離遠些為好。」
衛良人說完這番話後,羋姝就像突然被人點撥開竅一樣,立刻就給嬴稷做了一件浸滿甜香的新衣,然後借著祭祀少司命的由頭,準備用殺人蜂害死嬴稷。
羋姝用殺人蜂害嬴稷的計畫,可以說就是得益于衛良人的暗示。
那麼問題來了,衛良人為何要暗示羋姝用殺人蜂除掉羋月兒子嬴稷呢?
其實衛良人之所以挑起羋姝和羋月自相殘殺,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兒子公子池謀求儲君之位。
畢竟衛良人嫁到秦國也是帶著自己母國使命的,如果公子池能夠成為太子的話,衛良人也就能揚眉吐氣了。
所以衛良人暗示羋姝用殺人蜂除掉嬴稷,坐山觀虎鬥,一旦羋姝和羋月鬥起來,嬴稷若是死了,羋月說不定也會復仇搞死嬴蕩。
到時候羋姝和羋月必然兩敗俱傷,等嬴蕩和嬴稷一死,那麼衛良人的兒子公子池就有機會競爭太子了。
只要兩個強勁競爭對手一死,剩下的公子華就好對付多了。
畢竟公子華一直主張推行舊法,再加上魏夫人的拖累,秦王本就不屬意他當太子。
至于其他諸公子,論起才能肯定不是很突出,要不然劇中不可能不提及,如此一來,公子池競爭太子的勝算可以說大大增加,再加上有衛良人這個足智多謀的母親幫忙,公子池是極有可能被秦王立為太子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衛良人一貫看起來都是不爭不搶的模樣,她怎麼可能爭搶太子之位。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羋月召衛良人與唐夫人回宮後,羋月與衛良人之間的對話。
當時衛良人知道大局已定,害怕羋月會除掉她,所以她先是故意與羋月提到之前自己對羋月的恩情。
意思無非就是:雖然我之前明哲保身,不願意參與你和羋姝的鬥爭中去,但我在暗中也是幫了你不少忙的,現在你得勢了,可是一定要投桃報李,不能恩將仇報啊!
羋月對衛良人的回復也很有意思:「宮中的明白人不多,衛姐姐卻是其中的一個,衛人善謀,我將來倚重衛姐姐的地方,還有很多呢,當年羋姝設計用幾個桃子挑撥諸公子,逼迫他們反出咸陽,如今大局已定,該是諸公子罷戰息兵的時候了,不知對此衛姐姐有何看法?」
潛臺詞就是:「當年你兒參加羋姝的桃子盛宴,這說明他也是有謀求儲君之位的心思的,再加上你腦子太聰明了,確實是我很強有力的一個競爭對手,只是如今,我兒已經坐穩大秦江山,你的兒子已經沒有機會再爭奪儲君之位了,如果想讓我放棄絞殺你們,就主動投降,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衛良人也是很聰明,知曉羋月是在試探自己,所以她立刻就跟羋月表態:「秦國內亂,民不聊生,池兒早就有按兵束甲之心,只是不知如何取得朝廷信任?」
言外之意就是:「我兒子願意投降,但是投降有何好處?」
羋月get到衛良人意思後,就給衛良人吃了一個定心丸:「只要你願意勸你兒子投降,那麼大王一定會給你們一個大獎勵,讓你們垂范後世。」
從羋月和衛良人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衛良人和她兒子也是一直有在爭奪儲君之位的。
並且羋月說得那句:「公子池明理,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一貫聽從姐姐勸告。」就可以推測出:「公子池之前的謀反行為,衛良人肯定也是默默授意,甚至是暗中幫他出謀劃策的。」
畢竟如羋月所說公子池是出了名的孝子,且一貫都很聽衛良人話,如果衛良人真的不同意公子池謀求儲君,想必公子池也會聽母親的話。
可事實上,在儲位懸而未定時,公子池是參與過爭奪儲君的。而公子池的謀反行為肯定也是經過衛良人同意的。
所以,綜合以上分析,很可能衛良人才是策劃殺人蜂事件的幕後真正黑手,而她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幫公子池謀奪儲君之位。
▼
後宮本是一個名利場,每一個妃子代表的都是一個利益集團,為了利益勾心鬥角是常態,衛良人自然也會盡力為自己謀求利益。
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關係的本質有時候就是利益的等價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