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一個極有戲劇色彩的皇帝,他從一介平民,做到皇帝之位,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當時就他擊敗元軍,建立大明王朝。
但是最令他痛心的事情是,太子朱標去世,一時間他后繼無人。最終朱元璋決定,讓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繼位。但是沒想到,在朱允炆繼位的第二年,朱棣就起兵造反,發動靖難之變。最終朱允炆被拉下皇位,朱棣順利登基。但是在這一事件中,有一件事情爭議最大。
就是大將耿炳文的死因,在一些史料中說,他是投降朱棣后,因穿龍袍被賜死。但是也有文獻說,他是在對抗朱棣的過程中去世。這一下,明朝大將耿炳文死因成謎,從他的死因中,我們來分析一下,朱棣為何敢起兵。
當時在靖難之役中,耿炳文誓死抵抗,最終朱棣用了三天時間,都沒有攻破城門。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就就能夠看出,耿炳文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但是到了后來,不知是何原因,朱允炆下令,讓李景隆頂替耿炳文的位置,繼續作戰。誰都知道,李景隆的實力相比耿炳文差很多。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城破,朱棣殺進皇宮,朱允炆被迫退位。后來的史料記載就是,耿炳文頭投降朱棣,四年以后被殺。但是根據云南出土的一塊墓志銘,我們發現,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這個墓志銘是耿炳文的兒子,耿琦寫下的。但為何他的兒子會在云南邊境呢?
原來,當時朱元璋有一個收養的兒子,叫做沐英。當時,沐英一家全部在云南邊境鎮守。沐英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以后,朱元璋就做主把耿炳文的妹妹嫁了過去。
當時朱棣登基以后,耿炳文一家幾乎沒有活路。很多人都被誅殺,只有耿琦一個人逃離出來。之后他便去投靠了遠在云南的親信,然后寫下了這篇墓志銘。從這篇墓志銘中我們看出,耿炳文是在靖難之役中戰死的,并不是投降。后世學者經過多方研究,最終證明,耿炳文其實是戰死的。
從兩件事情我們就能看出,一是當時耿炳文戰敗第四天,李景隆便奉皇帝之命前去頂替,按照路程來說,四天內他絕不可能從京城抵達戰場,所以,朱允炆一定是事先被人透露說耿炳要投降,所以才派人頂替。
二是在朱棣進城不到十天內,耿炳文的太太就自盡了。試想一下,如果耿炳文真的是投降的話,那為什麼他的夫人要自盡呢?合理的解釋就是,他的夫人知道耿炳文已經戰死,作為朱棣的死對頭,他們家一定沒好日子過,所以在懼怕之下才選擇投降。
為何耿炳文會被陷害有二心呢?原來當初耿炳文曾經和朱棣一起并肩作戰過。因此,兩人也算是有一定情誼。當時朱棣在和耿炳文對峙的時候,就打出了感情牌。
他聲稱自己并不是自愿起兵的,而是被逼無奈。聽了他的話,又顧念兩人之前的情誼,所以耿炳文放松警惕,并且真心勸降朱棣。甚至還為他親自送了奏折。
向朱允炆請愿,希望他可以放過朱棣。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都是朱棣的陰謀,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挑唆朱允炆和耿炳文之間的關系,所以后來才會傳出,耿炳文想要投降的消息。
那麼朱允炆為何要派人頂替耿炳文的這個謎團,我們也就可以解開了。當時耿炳文顧念之前的情誼,但是完全沒想到,自己已經被當做了一顆棋子。當朱棣設計挑唆了皇帝和耿炳文的關系,他就沒有了最擔憂的對手。因此在最后的時候才敢起兵。
小編認為,從這件事情我們也能夠看出來,在關鍵時刻,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當時朱允炆能夠信任耿炳文,相信朱棣的計謀也無法成功。正是因為他的疑心,才斷送了自己的皇位。對于耿炳文這樣一位忠臣來說,他一心為了社稷安康,最后不惜犧牲自己。但是,死后還又被人誣陷是投降。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侮辱。所幸后來人們經過一番考證,還了他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