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后周最高禁軍統帥的趙匡胤,憑借多年積累的戰功,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逼迫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退位,改國號為「宋」,從此開啟了大宋朝的繁華盛世。
趙匡胤自己是怎麼拿到政權的,同樣也怕手下的人重演歷史,奪走江山
于是趙匡胤采納了宰相趙普的方法,假意邀請當初一起發動兵變的幾位大將喝酒,威逼利誘,硬生生讓他們交出了身上的兵符。
另外,選了一些好控制的人,接掌禁軍將領之職,并開除了他認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結義兄弟后,趙匡胤覺得高枕無憂了。
但是他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個人,這個人對江山和皇位早已覬覦之心,甚至后來終于奪走了趙匡胤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權。
這個人之所以被漏掉,是因為他跟石守信等皇帝的結拜兄弟不同,他是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匡義。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宋朝開國后不久,趙匡義就被他的皇兄,封為殿前都虞候,為避皇兄名諱,他還把名字改成了趙光義。
宋朝建國初,政權不穩固,趙匡胤率兵出征時,曾兩次留弟弟鎮守京師開封。由于任務完成得好,趙光義很受皇兄信任,并拿到了一部分兵權。
趙匡胤對弟弟也是親近有加,希望多鍛煉他的能力,為自己分憂。他們的母親杜太后去世后,趙匡胤便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
開封府尹,從五代開始就是個很重要的官職,級別是一品或二品,大多數擔任開封府尹的是儲君 ,是一品官銜,權力非常大,像周世宗,柴榮在繼位前就是開封府尹。
就算不由儲君擔任開封府尹,最起碼也得是個親王,可見,趙匡胤對弟弟有多寵愛。
趙光義跟皇兄的關系非常親密,但不代表他沒有二心。如果他什麼事都不做,等將來他某個侄子繼位,身為皇叔的他可能就不好過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宋朝開國不久,趙光義就已經有覬覦皇位之心了,只是他面前有個很大的絆腳石——
宰相趙普,兩人明爭暗斗很多年。963年時,趙匡胤想任用老將符彥卿,來掌管禁軍,趙普就站出來極力阻止。
符彥卿是趙光義的岳父,趙普認為,皇帝突然想用符彥卿,肯定是趙光義在皇帝耳邊吹了風,不能任他們在朝中擴張勢力。
于是,趙普真如他名字一樣靠譜,積極調查趙光義和各大臣的往來關系,果然幾年后,查出右諫議大夫馮瓚對趙光義行賄之事。馮瓚被治罪后,趙普對趙光義的針對,依然沒消停過。
如果趙匡胤一直相信趙普,大概就沒趙光義什麼事了,他的后人也能在他駕崩后順利繼位。
可趙普在朝中風頭太盛了,趙匡胤罷免了他宰相一職。趙匡義趁機上位,在趙普失勢不到一個月,就爬上了晉王的位置,權力比宰相還要大。
趙光義利用職權,強買民女等,干下了很多讓皇帝震怒的事。趙匡胤多次警告,訓斥,趙光義都不放在眼里。
因為在趙光義看來,哥哥的江山有他一半的功勞。他的岳父符彥卿,還有兩個女兒,嫁給了周世宗,成為大小符皇后。
趙匡胤能奪權,符家給了相當大的幫助。趙匡胤就是在小符皇后的幫助下,才將后周的兵權掌握在手里。
這也是趙匡胤在稱帝后,重用弟弟趙光義的原因,但他不是不清楚弟弟的野心。
只是宋朝根基不穩,且宗室力量相當薄弱,他需要依靠趙光義,而不是在節骨眼上搞家族內訌。
但趙匡胤封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只是權宜之計,等他的兩個兒子長大后,他便立馬安排他倆參與政事,還拉攏四弟趙光美,有意疏遠趙光義。
其目的就是想讓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儲君人選,一定是他的親生兒子,而不是皇弟。
趙匡胤的做法,讓趙光義相當生氣,但他多年的儲君身份,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動搖的,他的勢力早就在朝中根深蒂固了。
盡管他的侄子們都已成年,但沒一個有實力跟他抗衡。
976年的一個下雪之夜,趙匡胤召趙光義進宮安排后事,他屏退左右,沒人知道,也不敢偷聽這兄弟二人在說什麼。
但是最后趙匡胤,肝火大動,兩人不歡而散,次日一早,趙匡胤就駕崩了。
皇后派宦官出宮召皇四子趙德芳入宮,結果等來的卻是趙光義,看來,他早就做足了準備了。
至此,大宋江山終于落到了趙光義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