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
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
大明王朝的內閣首輔申時行向萬歷皇帝上了一封折子,內容大概是告訴皇帝,朝臣們不太喜歡我,你也不太待見我,我這個首輔沒法兒干了,我還是干脆辭職回家吧。
萬歷皇帝也不客氣,大手一揮,表示你可以直接走人了。
申時行下臺了。
這位首輔的下臺實在是意料之中,因為他實在不能算作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作為首輔,他既要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協助皇帝更好地管理國家,又要統御文武百官,成為朝野群臣的主心骨,所以首輔往往要扮演一個夾在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角色。
既然是夾在兩股勢力之間,就更要懂得如何協調好帝王和臣子之間的關系。
但很顯然,申時行把這一切都搞得一團糟。
雖然這位老首輔并非主角,但如果我們要引出本篇文章主人公王家屏,就必須先鋪開申時行的故事。
申時行最近很忙。
上午他被皇帝叫去談話,皇帝告訴他,自己想要立庶子朱常洵當太子,希望申時行作為首輔,可以代表大臣們支持他。
(朱常洵)
申時行感覺問題并不簡單。
從有明以來,嫡長子繼承制度一直都是朝廷里板上釘釘的規矩,皇帝雖然沒有嫡子,但庶出的皇子里,朱常洵也并非長子,真要按照規矩來,最應該繼承皇位的也應該是另外一位皇子朱常洛。
支持皇帝倒是沒有問題,因為自己從來不參與世子之爭,誰當太子都無所謂。
但到了下午,一幫大臣們又跑到自己家里來找自己聊工作,大臣們聊的居然也是確立太子的事情。
但臣僚們的意見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能繼承皇位的,只有朱常洛,而無其它人,任何改立皇儲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大臣們慷慨激昂,矛盾直指萬歷皇帝,他們激動地拉著申時行的手,表示申首輔你是我們的代表,你可一定要勸勸皇帝,千萬不能干糊涂事兒啊。
送走大臣們之后,申時行感覺頭都大了。
如果這位首輔能有機會讀一讀金庸老師的武俠小說《鹿鼎記》,那麼他就會發現,他此時此刻陷入到了和書中主人公韋小寶一樣的境地。
(韋小寶 形象)
選擇站在皇帝的一邊,雖然能在一時之間博得皇帝的好感,但群臣們必然憎惡自己,乃至之后文官彈劾,言官上疏,自己無形之間和朝臣們就會站到一個對立面。
大明的文官集團他是得罪不起的,這幫文人們以筆為刀,以紙為劍,ㄕㄚ人于無形之間,真要較量起來,自己雙拳難敵四手,早晚得完蛋。
同樣一個道理,文臣們得罪不起,皇帝就得罪得起嗎?
尤其是皇帝還提前跟自己打了招呼,希望自己能在立儲的問題上投他一票,自己如果公然跟皇帝唱反調,削官貶職倒都是輕的,倘若龍顏震怒,自己豈有命在?
難,申時行的處境是真的很艱難。
思來想去,申時行最終決定,相機行事。
什麼叫相機行事呢?
很簡單,在皇帝面前,申時行支持皇帝,而在大臣們面前,申時行則支持大臣。
一開始這種兩邊都不得罪的策略還足可以讓申時行應付一陣,但長此以往,皇帝和大臣們都開始發現了端倪。
好小子,你這是兩邊糊弄,兩邊和稀泥,假裝誰都幫,其實跟誰也不站隊啊?
大臣很憤怒,紛紛彈劾申時行首鼠兩端,是個十足的兩面派。
皇帝知道申時行這種兩邊討好的行為后,倒并不是十分憤怒,但申時行自己知道,自己用這種拙劣的政治手段狠狠的擺了皇帝和大臣們一道,大明朝堂,自己是混不下去去了。
于是,申時行辭去了所有職務,黯然離開了紫禁城。
申時行走了,但首輔的位置卻不能一直空著。
可從萬歷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開始,接連上任的兩位首輔,許國和王錫爵都沒能在首輔的位子上干太長時間就紛紛下臺。
(王錫爵)
首輔總是干不長,最著急的是萬歷皇帝朱翊鈞。
眾所周知,萬歷皇帝不是很喜歡上朝,更對處理國家政事沒有什麼興趣,所以他急需一位聰明能干的首輔來幫助他承擔工作,于是,我們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家屏終于姍姍來遲。
王家屏,字忠伯,山西大同府人,隆慶二年進士。
在申時行下臺之前,一直在朝廷里擔任吏部左侍郎的職務。
而現在,他被皇帝選中,成為了大明王朝新一任的內閣首輔。
皇帝選中王家屏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沒有原因。
萬歷皇帝選首輔實在是很隨意,可能哪天心情一好,隨手指到誰,誰就能榮登內閣,成為一朝宰輔。
如果說明朝是一家經營數百年的公司,那麼萬歷皇帝則是幾任領導之中最不求上進的一位,這位皇帝即不關心公司發展,也絕不操心公司業績,每天全部的工作就是把老總辦公司的大門一關,倒頭就睡。
反正自己陸陸續續招了一群總經理(首輔)來管理公司,自己大可以高枕無憂。
而至于這些總經理有沒有能力,有沒有為公司創收,則并不是這位老板所擔心的。
因為從一開始,他招來這些總經理的目的就從來不是發展公司,而只不過是希望他們可以替自己干活,從而使自己能安穩的睡覺罷了。
但王家屏剛一走馬上任,卻開始不斷打擾皇帝的好夢。
(王家屏)
萬歷怠政,除了皇帝本人性情懶散之外,其實還是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的。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皇帝一直想要朱常洵為太子。
皇帝的訴求十分強烈,我的皇位我做主,我想傳給誰,我就傳給誰。
但大臣們的態度同樣是堅決的,朱常洵是次子,而朱常洛才是長子,棄長子而立庶子,這是妥妥的取亂之道。
所以每當皇帝稍微透露出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的時候,都會有大臣以頭撞柱,誓死抗爭,表示皇帝你只要敢胡來,我們就跟你玩命兒。
而這其中,又以這位新任內閣首輔,王家屏的態度最為強烈。
他不僅三番五次的公開跟皇帝叫板,還時常煽動群臣一起跟皇帝對抗,這讓萬歷皇帝好幾次在朝堂之上下不來臺。
這幫文官們像是打了雞血,今天說皇帝不該廢長立幼,明天說朱常洵同志庸才不堪,后天又懇求皇帝早立朱常洛。
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
朱常洛這個太子的位置,我們保定了!
(朱常洛)
文臣們屢屢進諫,有時候難免惹怒皇帝,皇帝一生氣,就又免不了要處罰當事人。
但皇帝在這邊發難,王家屏就開始在那邊營救。
很多忠貞正直的官員,如大理寺評事雒于仁,給事中李獻可本來都要被皇帝法辦,但卻都被王家屏營救了下來。
大臣們一看,自己有王家屏做后臺,那還怕什麼?于是開始更加激烈的向皇帝開炮。
大臣們和萬歷皇帝算是杠上了。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首輔王家屏。
不得不說,王家屏真的是一個狠人。
大臣們屢屢上疏不起作用,王家屏心一橫,居然聯合了一眾文武大臣,以集體辭職的方式來逼迫皇帝就范。
萬歷皇帝終于屈服了,他極不情愿的確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文官集團們折騰了數十年,終于取得了皇儲之爭的勝利。
以文臣之身,壓倒皇權,這是王家屏的政治巔峰,但卻是萬歷皇帝一生之中最為灰暗的時刻。
因為他發現,皇帝縱然是天選之子,萬乘之尊,但實際上,他的處境更像是大明王朝的一個吉祥物,除了在早朝時接受朝臣山呼萬歲的跪拜之外,什麼都決定不了。
(萬歷皇帝 朱翊鈞)
按理說,像這樣每天在政治交鋒中把矛頭指向皇帝的大臣,皇帝本應該是極為排斥的,但奇怪的是,萬歷不僅沒有秋后算賬,像當年清算張居正那樣清算王家屏,反而對王家屏屢屢封賞,十分敬重。
原因也很簡單,萬歷皇帝是個懶人,但卻絕非是一個笨人。
他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王家屏在朝堂上聯合群臣對付自己,使自己屈服的行為固然可惡可恨,但他這麼做的一切初衷,都是為了自己好。
在皇帝的眼里,這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忠良。
皇帝對王家屏很倚重,對自己的帝王生涯卻十分悲觀。
在和朝臣們的斗爭以失敗告終后,皇帝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封閉行動和內心,徹底不上朝了。
這一不上朝,就是整整二十年。
這二十年,十年是皇帝對大明政治的失望,另外十年則是皇帝對文臣們的憤恨和報復。
(大明王朝)
在王家屏之前,曾經有很多首輔通過個人的努力扣動了皇帝的心弦,讓皇帝活躍在大明的政治舞臺之上。
而在王家屏之后,也有過很多首輔。
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首輔窮極一生之才學,也再也不能喚醒皇帝閉塞又絕望的心。
本篇文章雖然到此雖然就要告一段落,但歷史奔流,卻永遠不會停息。
悠悠大明,此刻正像萬歷皇帝死氣沉沉的內心一樣江河日下,日漸消沉。
大明,你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