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來說說靖難之變長達4年的時間里,北元卻沒有攻打明朝。
朱元璋(劇照)
靖難之變(建文元年1399年——1402年)
靖難之變導火索:
因太子朱標早逝,儲君之位無人。儲君人選應該是從太子的兄弟中選出。而且這樣的做法也是比較妥當的。但是,朱元璋就比較專治,完全不顧祖宗留下來的禮法選擇儲君,而是直接是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太子。對外宣稱,自己死后,皇位將傳給朱允炆。
朱允炆
在歷朝歷代中,儲君之位的選擇是作為國家大事來考慮的,而朱元璋就按照自己的喜好直接定了下來。
而當時除了朱元璋之外,聲望最高的就是燕王朱棣,這讓當時的朱棣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削潘廢五王
當建文帝即位的時候,鎮守邊疆的諸王已經權大勢大,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節制沿邊士馬」的重權。朱允炆對這些皇叔憂心忡忡。分別在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元年1399年廢除在了周、齊、湘、代四王。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遣長史葛誠入朝奏事。朱允炆向葛誠秘密訊問燕王府之事,葛誠如實稟告,并買通了葛城,派他返回燕王府,作為內應。
葛誠回到燕王府,朱棣見他神色不對,心中起疑。隨后朱棣親自入朝,他以皇叔身份,徑直走皇道入宮,并沒有對建文帝實行跪拜之禮。監察御史曾鳳韶彈劾其不敬,戶部侍郎卓敬也密奏,建議將燕王封到更遠的地方駐守。正因為建文帝這一系列的動作讓朱棣與朝廷的關系越來越惡劣。朱棣
燕王起兵
在1399年七月,朱允炆下令讓張昺,謝貴倆人包圍燕王府,張信去逮捕燕王。但是張信將此事告知了燕王。燕王假裝投降,待張昺,謝貴進府查驗的時候被府內埋伏的死士殺死,當天晚上朱棣就起兵攻下北平九門,完全掌控了北平城。就這樣這倆叔侄的皇位爭奪戰一打就是4年。
在靖難之變之時,北元政權局勢又是如何?
捕魚兒海之役未恢復
捕魚兒海之役發生后11年才發生了靖難之役。雖過去了11年的時間,但是戰爭給北元帶去的影響依舊很大。
明朝的天下是從蒙古王朝中奪過來的,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一直沒有放松對北元的警惕。所以就有了后來的「捕魚兒海之役」進一步削弱北元的實力。
明朝大將——藍玉率15萬大軍征討北元可汗。在「捕魚兒海」又對北元的可汗「脫古思帖木兒」進行了沉重的打擊。北元軍隊無力回天,最后向著明朝投降。
因為這次的失敗,本身歸附于「脫古思帖木兒」的其他蒙古勢力也都脫離了他,當初歸附他也僅僅因為他是「忽必烈家族」的后裔。自從其他蒙古勢力脫離之后,北元的局面一直是一種「各自為政」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建文四年。而且在明朝靖難之變的時候,北元還一直是在內部斗爭中,為的是爭奪可汗之位。
所以通過「摸魚兒海之役」和可汗之位爭奪中看出,一個是北元的整體實力沒有恢復,另外一個就是內部奪取政權,內斗消耗嚴重。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自然而然就沒有多余的兵力去攻打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