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歷263年,曹魏將領鄧艾的大軍如同空降一樣出現在成都城外。蜀漢皇帝劉禪一方面對于鄧艾的軍隊無計可施,另一方面,由于益州本地士族不愿意繼續支持蜀漢的窮兵黷武,再加上劉禪本身也是個庸人。于是,劉禪做出投降:向鄧艾投降。蜀漢從此滅亡。不過,任何一個王朝在滅亡以后,都會留下一定的殘余勢力從事復辟活動。蜀漢也不例外。
因此,蜀漢滅亡之初,蜀地依舊產生了動亂。在動亂之中,關羽家的滿門被魏國的亂軍殺害,而張飛家卻基本沒受任何影響。那麼,這其中緣故何在?
這一切,還得從蜀漢滅亡的前幾個月說起。話說蜀漢末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遣將領鐘會、鄧艾率領大軍南征蜀漢。
在古代,巴蜀地區是歷代封建王朝都深感頭疼的地方。
因為交通因素以及統治技術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現衰敗跡象,巴蜀地區往往會成為最先脫離朝廷統治的地區。并且,巴蜀地勢的特殊,也讓朝廷的討伐變得收效甚微。而三國時期,蜀漢國小民窮,能和曹魏周旋數十年,所依靠的,除了諸葛亮和姜維的以攻為守模式以外,還有地勢因素。畢竟,巴蜀地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此,雖然鐘會和鄧艾在軍力上要強過蜀漢,但是,由于巴蜀地理的阻礙,因此,魏軍的進攻,并沒有太大進展。并且如果長期消耗下去,對于魏國一方是比較失利的:因為蜀漢可以考慮以逸待勞,而魏國的軍隊很可能因為后勤不足,而不得不主動撤軍。
于是鄧艾提出這樣的建議:那就是讓鐘會率領魏軍主力和姜維的主力進行對峙,而自己則率領部分部隊,走小路,偷襲成都。
并且,這個計劃也確實成功了。不過,蜀漢滅亡后,鐘會和鄧艾也開始爭奪功勞,而姜維趁機挑撥二人關系。因此,蜀地因為鐘會和鄧艾的火并發生了一場騷亂。在騷亂中,關羽的后人被魏軍將領龐會利用這一混亂局面,趁機將關羽后人滿門殺害,關羽家族也因此而絕嗣。
其實,關羽的后人被滅門,有一定的偶然性。
劉備麾下的武將中,雖然關羽和張飛的知名度一樣,但論到影響力,關羽要略勝一籌。比如當初劉備手里有益州和荊州這兩塊根據地的時候,劉備自己坐鎮益州,讓關羽坐鎮荊州。從這可以看出劉備對關羽的器重和信任。畢竟,對于劉備來說,荊州可是自己的半壁江山。
劉備如此信任關羽,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成本之上。因此,關羽在劉備創業的過程中,為劉備立下了不少戰功,并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關羽在坐鎮荊州期間,曾擒殺曹營名將龐德。對于關羽來說,自己一生殺人無數,因此,關羽并沒有認為龐德有什麼特殊之處。
若干年后,龐德的兒子恰好也參與了曹魏滅蜀漢的戰爭。不過由于蜀漢的滅亡,是劉禪投降,而非魏軍攻破成都,因此,在鐘會和鄧艾火并之前,龐會還沒有明確的機會,找關羽的后人報仇。
不過,隨著鐘會和鄧艾爆發沖突,成都陷入一片混亂。這讓龐會看到了希望。于是龐會利用這個機會,將關羽的后人滿門殺害。
從這個經過來說,關羽后人被殺,雖然是冤家路窄,但也具備一定的偶然性:因為如果龐德的后人碌碌無為,或者龐德的后人沒有參加曹魏滅蜀漢的這次軍事行動,那麼,關羽家族的悲劇可以避免。
不過,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說,關羽家族的悲劇,和張飛家族的幸免遇難,除了偶然因素以外,還存在一定的必然因素。
蜀漢滅亡的時候,蜀漢朝廷已經成立四十二年了,劉禪也做了將近四十年的皇帝。此時,關家和張家也發生了一定的變遷。
當時,張家的家主張紹在蜀漢朝廷里擔任尚書仆射,在蜀漢朝廷算得上有一定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高官。而關家的家主關彝。關彝是關羽的孫子。屬于關家第三代人。關彝在蜀漢朝廷里,只是一個尋常的貴族子弟,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力。甚至劉禪對關羽的印象也并不好:蜀漢朝廷追謚關羽為「壯繆侯」,從謚號「繆」的負面含義,可以看出這一點。
事實上,從關羽丟失荊州開始,蜀漢方面就陷入被動狀態。
對于劉禪來說,關羽甚至算是蜀漢政權的罪人。更何況,即便是一個家族,堂兄弟之間的子女,由于血緣關系的疏遠,也會變得沒什麼親近感可言。更何況劉家和關家這樣的關系。因此,到了關彝這代人,劉禪和關彝也沒有了太多的交集和來往。這些,也決定了關彝的地位。魏軍占據成都以后,即便魏軍里面存在張飛家族的仇人,但是,想要針對張飛家族尋仇,也需要顧慮一番。因為,張飛家族是曹魏朝廷重點「統戰對象」之一。
甚至司馬昭還冊封給了張飛后人爵位,用來體現對蜀地百姓的安撫。畢竟,張家除了張紹是蜀漢高官以外,劉禪的皇后張氏,也出自張飛家族。如果貿然找張飛家族的人尋仇,將來司馬昭為了安撫巴蜀的人心,估計也會追究尋仇人的責任。因此,找張飛家族尋仇的巨大成本,也會讓張飛家族的仇人感到望而卻步。
而相比之下,找關彝全家尋仇,幾乎不花費多大成本:畢竟,從蜀漢朝廷角度來說,關彝沒什麼存在感可言,對于大魏朝廷來說,關彝的存在感不比蜀地老百姓高多少。而利用局勢混亂殺關彝全家,即便是大魏朝廷的話事人司馬昭追究起來,充其量就是罰俸祿。因為成本偏低,因此,關彝一家的悲劇也就留下了隱患。
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說,關彝全家的遭遇,也算得上偶然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