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一部《還珠格格》火遍了大江南北,無論男女老少都對其津津樂道,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人物莫過于是男主角五阿哥永琪了,他謙遜溫和,文武雙全,是乾隆皇帝最看重的兒子,那麼在歷史上真的有永琪這個人嗎?他的形象又是否和《還珠格格》中的相符呢?
事實上永琪確有其人,在乾隆一朝中,他也的確出盡了風頭,留下了無數傳言,其中有一則傳言流傳最廣,不過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政府籌建密云水庫時無意間發現了他的墓葬,其中的陪葬品出土之后,這個傳言才被證實。
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個兒子,他的母親并不受寵,但是他的出生卻讓乾隆皇帝大喜過望,因為當時乾隆皇帝的前幾個兒子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
乾隆皇帝的長子永璜是個傻大膽,父親還活的好好的呢,他就明目張膽的表現出了對皇位的野望,雖說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但是面上好歹得做個樣子啊。對于幼年時期近距離接觸過九子奪嫡的慘烈的乾隆皇帝來說,這個兒子簡直就是在他的雷區上精準蹦迪,該死!
乾隆皇帝的次子永璉是孝賢皇后所出的嫡子,乾隆皇帝自小接受漢家文化,所以對嫡長子繼承制也十分推崇,一生最希望的就是能擺脫庶出的陰影,將自己的嫡出皇子扶上皇位,所以他對永璉寄予厚望,早早的就立下了傳位與他的詔書,然而,永璉體弱多病,早早夭折,讓他傷透了心。
至于乾隆皇帝的三子四子,他們走的都是大哥的路子,早早顯露出了野心,被乾隆皇帝厭棄,至此,乾隆皇帝的前四個兒子算是全部都白養了。
所以對于乾隆皇帝來說,永琪的出生簡直就是天降之喜,更讓他高興的是,永琪一出生就哭聲洪亮,十分的白胖健壯,完全沒有夭折的二子那樣的病態,再仔細一看,永琪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這可是是封建古代最受歡迎的福相。
乾隆皇帝對這個兒子十分寵愛,愛屋及烏之下,他還將一向無寵的永琪生母進為了愉妃,自古以來皇宮中大多都是子憑母貴,可到了愉妃這兒卻是母憑子貴,可見乾隆皇帝對這個兒子有多麼寵愛了。
永琪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愛,他自小就天資聰慧,學什麼東西都學的很快,無論是四書五經儒家經典,還是騎馬射箭兵法戰略,他都一點就通,教授他的先生們對他大加贊揚,常常在乾隆皇帝面前說他的好話。
因此乾隆皇帝對永琪更加的看重,根據當時的史冊記載,永琪是所有皇子中面見父親次數最多的一位,乾隆皇帝也常常私下將他叫到身邊教授他經史典籍,為他講述古代明君的事跡,這或許也昭示著,乾隆皇帝對他有著特別的期望。
永琪出生皇家,又聰慧過人,對于乾隆皇帝的厚愛,無論是出于兒子對父親的孺慕之情,還是出于臣子對君王的順從,他都表現的十分感激,還對乾隆皇帝孝順萬分,這讓乾隆皇帝對他更加滿意,畢竟他自己就標榜孝子的身份,提倡「以孝治天下」,兒子遵循他的腳步,這怎能不讓他高興呢?
為了討乾隆皇帝的喜歡,永琪還在書畫上下了功夫,雖然他的傳世作品極為稀少,但是從僅有的幾幅作品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書畫造以及其高超,尤其是他的書法作品,那真是集飄逸與剛骨于一身,遠勝于如今的諸多大師。
乾隆皇帝可是個有名的文青,平生最愛的就是那些才華過人的青年才俊,不過愛新覺羅家一向沒有什麼藝術細胞,他對此十分遺憾,只能通過做蓋章狂魔手辦達人來排遣一下憂郁。
但是永琪不同啊,作為乾隆皇帝的親兒子,他精琴棋曉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通,還精通滿漢蒙多門語言,洋文也能拽兩句,書畫上高超的藝術造詣更是給乾隆皇帝長臉。
乾隆皇帝自此越發的喜愛永琪,經常讓他隨駕,就連去蒙古游獵,會見蒙古的王宮大臣時,他也始終讓永琪陪在他身邊,蒙古一直都是清朝密切拉攏的對象,乾隆讓永琪與自己一起接見蒙古王公的行為具有極強的政治色彩,因此當時便有不少人猜測,乾隆皇帝或許想要傳位永琪。
不過這個猜測并不一定準確,因為乾隆皇帝是徹頭徹尾的嫡子控,從年輕時,他就多次表示想要嫡子來繼承皇位,雖然孝賢皇后與她所生的二阿哥、七阿哥都已經魂歸西天,但是乾隆皇帝的繼后那拉氏卻給他生了個十二阿哥,難保他不會為了滿足自己多年夙愿,放棄永琪。
事實也確是如此,永琪年齡日長,可乾隆皇帝卻一直沒有表示太子位置的歸屬,哪怕有些大臣揣摩上意,請求立永琪為太子,他也始終顧左右而言他,不肯給個明確的回答。
對于永琪來說,當前的形勢十分不利,他做了乾隆皇帝多年的愛子,早就已經成了其他兄弟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能順利繼位的話,那其他的兄弟上位之后也必然不會放過他,至于具體下場,可以參考他爺爺雍正皇帝的那些兄弟們。
爭奪皇位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尷尬的是,永琪被卡在了半路,既沒有上位,也沒有出局,形式就此僵住。不過不久之后,一個意外的發生徹底打破了如今的僵局,也成就了永琪的錦繡榮華之路。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五月初五日,乾隆皇帝在圓明園的住所九州清晏不知為何突然起了場大火,乾隆皇帝當時正在床上熟睡,猝不及防之下,他吸入了大量的濃煙,頭腦昏沉,完全沒有逃生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此時已經是深夜,乾隆皇帝身邊的侍衛,太監們大多都在門外等候,大火一起,他們就被求生的本能所驅使,直接跑出了門外,將毫無意識的乾隆皇帝扔到了大火之中。
火勢越燒越大,乾隆皇帝內心也越來越絕望,正當他以為自己要命絕于此之時,一個高大健壯的身影越跑越近,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五阿哥永琪,永琪此時披著一身帶水的棉被,全身都不住的冒著白煙,明顯已經被大火灼傷。
見到父親之后,永琪露出了一個欣喜若狂的笑容,乾隆皇帝深為感動,但火勢危急,容不得父子倆多說,他直接將乾隆皇帝背到了背上,然后拼命向門外跑去,火勢巨大,背上又背著一個成年男人,永琪想要成功脫身的難度可想而知,好在他年輕力壯武藝高強,左騰右挪之下,居然真的將乾隆皇帝帶了出來。
乾隆皇帝長這麼大,就沒遇到過這樣危急的請客,驚魂未定的他四處掃視,發現宗室大臣們都已經到齊了,看來還算忠心,永琪更是為了救他,不顧性命的沖進火場,堪稱是孝感動天。
然而乾隆皇帝平時甚是寵愛的寶貝弟弟和親王卻并沒有出現,他在原地等了許久之后,和親王才姍姍來遲,他氣得七竅生煙,平日里他寵愛這個弟弟不亞于寵愛永琪,可在生死關頭,兩人的表現卻是天差地別,永琪是愿意為了他這個父親去死,和親王卻是連自己這個哥哥的性命都不顧,這簡直不可饒恕。
大怒之下,乾隆皇帝將和親王趕回王府閉門思過,同時,在和親王的映襯之下,永琪顯的越發光芒萬丈,乾隆皇帝本來就因為他不顧性命深為感動,見了和親王的冷漠之后,他就更覺得兒子的孝順萬分難得,所以他大手一揮,直接將永琪封為了榮親王,這可是他所有兒子中第一個封王的啊。
尊貴崇高曰榮,蒙恩優渥曰榮,乾隆皇帝有多寵愛永琪,光從這個封號就可以看出來了,他對永琪寄予厚望,但永琪最后卻讓他失望了。
公元1765年,24歲的永琪患上了附骨疽,這種疾病「生于大腿外側,……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后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后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里,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后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
附骨疽簡直就是愛新覺羅家的噩夢,早在多年之前,雍正皇帝最寵愛的弟弟怡親王允祥以及他的兒子就因為此病而過世,如今,這種可怕的疾病又找上了永琪,并迅速的擊垮了他。
在病痛的折磨之下,曾經意氣風發揚鞭走馬的永琪失去了所有精氣神,連下床都極為困難,乾隆皇帝對此極為痛心,他重重責罰了為永琪看病的太醫,還下旨在民間廣招名醫,為永琪診治。
然而這一切的努力都沒能挽回永琪的生命,公元1766年4月16日,纏綿病榻近一年的永琪病重而亡,年僅25歲。
這對乾隆皇帝的打擊相當巨大,他傷心欲絕,但還是強撐著為永琪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將他與無數的珍貴殉葬品一起葬進了風水寶地之中。
永琪過世之后,乾隆皇帝對他念念不忘,直到多年之后,還經常向旁人講述永琪的出色和自己對他的看重。
公元1793年,英國使臣奉命訪華,乾隆皇帝親自接待了他,在宴席之上兩方交談甚歡,英國使臣恭維乾隆皇帝的皇子們甚是出色,但是乾隆皇帝卻嘆了口氣,向其提起了已經過世二三十年的永琪:
「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頗屬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
也就是說,早在永琪活著的時候,乾隆皇帝就已經決定要傳位給他了,只不過還沒來得及過明路,永琪就因病過世。
多年以來,這個傳言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不過對于其真實性,后人們一直頗多爭議,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個傳言才得到了證實。
那時國家正在籌建密云水庫,但是永琪和他兩個兄長的墓地卻在水庫之下,而且已經進了水,國家當機立斷,立刻派來了考古學家,對這座墓地進行保護性挖掘。
考古學家們挖開墓地之后,驚喜的發現這座墓地竟然保存得十分完好,完全沒有任何被盜或是被毀的痕跡,這在古代墓葬之中是極為少見的,考古學家們對墓中的情況越發好奇。
歷經一系列的艱難險阻之后,考古學家們終于打開了墓地內室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棺槨,棺槨旁邊還散落著無數精致的陪葬品,既有金銀珠寶、古董首飾,也有琴棋書畫古人名跡,可謂是價值連城。
考古學家們欣喜若狂,立刻對其展開了研究,根據他們的推測,永琪的墓葬明顯采用了太子墓葬的制式,墓中的陪葬品更是奢華至極,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兩個兄長,這無一不說明乾隆皇帝對其寵愛萬分,寄予厚望。
至此,「乾隆皇帝曾決定傳位給永琪」的傳言的真實性終于得到了證實,如果不是想要將永琪封為太子的話,乾隆皇帝不會用太子的禮儀將其下葬,也不會為他準備太子制式的墓葬,可惜的是,這一切對于死去的永琪來說都毫無意義了。
無論是從資質還是能力來講,永琪都要遠遠勝過後來的嘉慶皇帝,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的話,或許清朝就會擁有一個合格的中興之主,或許日后的列強侵華就不會發生,或許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
可惜的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在死去的那一刻,屬于永琪的人生和未來就已經徹底結束了,我們這些后人所能做的也只有惋惜和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