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統治者個個都是人精,智商一點都不含糊,怎麼會放著先進武器不用?
如果真的那樣,他們就是一窩白癡了,可事實上他們不是弱智。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斗,發生在1876年,那時候鴉片戰爭過去已經36年,這期間大清不知道挨打多少次了,吃一塹長一智,也長了多少次了。
因為強大國防不但可以攘外,也可以安內,事關滿清的江山社稷和皇帝老兒的身家性命,這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朝廷怎麼會怠慢呢?
那麼他們都采取了什麼措施來鞏固國防,進行軍隊建設呢?
開展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準確地說,是1861年開始的。
也就是說,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已經開始了15年。
洋務運動是在清朝棟梁桂良、文祥的大力推動下開展的,從60年代到90年代,一干就是三十年。
這場運動由恭親王奕䜣牽頭,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沈葆楨、劉坤一、李鴻章一批漢家重臣積極參與,運動的目的就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引進西方的先進設備,購買或者制造新式武器,建立新式軍隊。
他們打的是"自強"和"求富"的旗幟,但核心還是強軍,引進和擴充軍備。因為國家富裕與否并不是最重要,只要有了強大的軍隊,能搞定內憂外患,江山穩定就一切OK。
跟大明末期相比,大清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濟還算比較發達,國庫有錢,有錢不但能使磨推鬼,還能讓辦好多事。
經過幾十年洋務運動,中國大地上雨后春筍般新建了許多兵工廠和煉鋼廠,中國的鑄鐵和煉鋼技術也大大提高。
一批批先進的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輪船等新式武器在大清軍隊里亮相,
洋務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大清建立起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北洋水師,這支海軍的戰斗力被公認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西方列強驚呼一個世界級巨人正在東方悄悄崛起,開始渲染大清威脅論。
然而,大清不但沒有威脅世界,反而連東瀛日本一個小不點都構不成威脅。
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跟自己學了一千多年的老師過招,不到9個月就把老師打的慘不忍睹,把被吹上天的北洋水師殺得片甲不留。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發生在中日甲午戰爭六年以后,又稱庚子之亂。是大清跟世界上最牛叉的八個軍事強國之間的較量,即使清朝軍隊裝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又能如何?
事實上,當時大清軍隊連世界第八的水師都有過,陸軍還會沒有先進武器?這個問題我們用屁股思考一下就會得出結論。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大沽口的軍隊連水雷都用上了。
天津保衛戰的時候,聶士成率領的清軍,德制機槍都配備了。
在天津保衛戰中,整整五個小時聯軍都被中國軍隊猛烈的炮火壓制住,頭也抬不起來。
說到這段歷史的時候,誰都會說這是因為落后,落后才會挨打,其實只要你仔細一想,這是個謬論。
不信你看,2000多年前,陳勝吳廣掀翻大秦,是因為掃平六國的大秦軍隊武器落后麼?
500多年前,叫花子朱元璋趕跑蒙古人,是因為席卷歐亞的蒙古騎兵裝備落后嗎?
200年多前,李自成的義軍終結明朝,是裝備了重炮的關寧鐵騎裝備落后嗎?
歷史告訴我們,1888年時,金陵制造局已經可以生產帶車輪移動的架退克魯森式37毫米口徑的2磅后裝線膛炮了,可是照樣被日本吊打,被八國聯軍胖揍。
歷史告訴我們,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日軍裝備的是單發步槍(無彈艙),這種步槍射程短,只能在靠近敵人的時候才可以射擊。
而偉大的清軍裝備的是5連發和7連發步槍(還帶彈倉),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軍隊是靠著繳獲清軍大量先進的武器彈藥追著打爆清軍的。
歷史還告訴我們,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清軍陸軍已經裝備了11毫米口徑連發毛瑟步槍,清軍騎兵裝備了8毫米口徑曼利夏連發槍,清軍軍官則非常神氣,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7·9毫米馬克辛重機槍已經在清軍中嶄露頭角,而當時這款機槍剛剛問世不太久。
哪怕是75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60毫米口徑后裝炮,57毫米口徑的速射炮,等等等等,清軍這里也是應有盡有。
再看看八國聯軍繳獲天津附近清軍武器庫的裝備清單:
有87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36門。
70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60門。
47毫米和57毫米口徑的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共84門。
最新式的毛瑟槍三萬支。
英軍將領回憶說:大多數清軍,都是空握武器"遺棄械,鳥獸散……洋兵未傷一人,揚長而去"。
李鴻章曾經心痛的說:「令我寒心,再發再棄,當如之何?」
這玩意不能換大煙換女人,跑起路來多礙事兒!
看完這些,還能說清軍沒有先進武器嗎?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