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托孤就是一個神圣的字眼。這是因為托孤代表著一種信任,一種忠誠。商湯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漢武帝托孤于霍光,劉備托孤于諸葛亮,都被后世稱為曠世美談。
然而,并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劉裕的托孤,就可謂失敗至極。他剛剛咽氣沒多久,他的嫡長子劉義符就遭四個輔政大臣聯合廢殺。
劉裕,小名寄奴,或許是中國最會打仗的皇帝之一,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他戎馬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因此南宋詩人辛棄疾曾稱贊他:「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出身于草根,生長于亂世。劉裕生活的時代,正值五胡亂華的最后時期。中原大地飽經胡漢軍閥的蹂躪,可謂是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時勢造英雄,劉裕在此危局下,應運而生。
首先,劉裕平定內亂,鎮壓了孫恩盧循起義,隨后又揮師北上,消滅了叛臣桓玄,將晉安帝重新扶上了皇位。
之后,劉裕僅用10多年的時間,掃平了群豪,相繼滅亡了南燕、后秦以及譙蜀,收復了洛陽和長安,距離一統華夏,驅逐胡虜只有一步之遙。誰知就在劉裕準備進攻河西赫連勃勃的節骨眼上,劉裕的政治伙伴劉穆之去世。
為了防止后院失火,劉裕被迫南返,失去了統一天下最好的機會。最終,劉裕廢黜了晉安帝,并自立為皇帝,是為宋武帝。而后,劉裕又毒害了晉安帝,弒殺前任國君,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劉裕稱帝時,已經年過六旬。就當劉裕準備北伐北魏時,他卻一病不起。只能說,他的壽命和出身制約了他的成就。從小兵到皇帝,劉裕實在浪費了太多時間。
公元422年,劉裕病重。因此劉裕囑托了后事,將太尉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以及護軍將軍檀道濟任命為顧命大臣。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而劉裕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當年五月,劉裕已經病入膏肓。于是他將太子劉義符叫到身前,告誡說:
「「檀道濟雖有干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
在劉裕眼中,檀道濟、徐羨之和傅亮都沒什麼威脅,唯獨只有謝晦心思詭詐,若有人心有異志,必然是他。劉裕的一番告誡,讓劉義符對四大輔政大臣起了懷疑之心。于是,劉義符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試圖制約輔政大臣。
而反觀四大輔臣那里,四人對劉義符同樣不信任。
在他們看來,皇太子喜歡與小人為伍,難以托付天下。如今北魏越來越強大,讓劉義符當皇帝,恐怕難以抵擋胡人的入侵。劉裕死后,劉義符與四大輔政大臣的沖突越來越激烈,已經開始重蹈當年海昏侯劉賀與霍光的覆轍。對此,劉義符的親信范泰心急如焚,他進言于劉義符,希望他能明智地處理與輔臣的關系。然而劉義符年輕氣盛,充耳不聞。
就這樣劉義符和四大輔政大臣的關系已經難以收拾。而劉義符呢?由于過于年輕,玩性未消,因此他在宮殿里開了個市場,每天和宮女太監游戲于期間。玩累了,就直接在宮殿里的龍舟中睡覺。
與此同時,擅長騎射的劉義符還在宮中訓練士兵。而這一切,都讓四大輔政大臣萬分恐懼。公元424年,劉宋王朝吃了大敗仗,洛陽為北魏所攻占。而劉義符則耽于享樂,對于軍國大事根本充耳不聞。
因此四大輔政大臣決定和劉義符徹底決裂,于是他們勾結在一起,準備發動政變。五月,檀道濟入朝,而戰功卓著的他對宮中禁兵具有相當的威望。而謝晦則則偷偷聚集將士于府邸之內,并以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為內應。
政變當天,劉義符還像往常一樣,在龍船上酣睡。而檀道濟帶領軍隊,殺入了宮中。而在邢安泰等人引導下,檀道濟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到了龍船,劉義符發現檀道濟已經發動政變。于是他手持武器,與亂兵格斗。
最終,劉義符寡不敵眾,被亂兵砍傷了手指,失去了抵抗能力。于是檀道濟等人收走了他的印綬,并將之押到了太子宮。
最終,四大輔政大臣宣布將劉義符廢黜,并讓宜都王劉義隆迎入皇宮繼位,是為宋文帝。而劉義符則被邢安泰所殺害。劉裕尸骨未寒,劉義符即被殺害,年僅18歲。劉裕的托孤,可謂是史上最失敗的托孤。
「古者人君養子,能言而師授之辭,能行而傅相之禮。宋之教誨,雅異于斯,居中則任仆妾,處外則近趨走。太子、皇子,有帥,有侍,是二職者,皆台皂也。制其行止,授其法則,導達臧否,罔弗由之;言不及于禮義,識不達于今古,謹敕者能勸之以吝嗇,狂愚者或誘之以兇慝。」
簡單說來,就是劉裕對于兒子,缺乏系統性的指導。圍繞在太子、皇子身邊的,都是一群小人。有缺乏教育,劉宋王朝才政變屢生,變亂不斷。
在小編看來,劉義符其實沒有什麼大錯,只是缺乏經驗和處事能力,根本不是那些老狐貍的對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他能像當年漢宣帝對待霍光那樣韜光養晦,又如何會被置于死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