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一個活著的傳奇,中國唯一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演員,享譽國際的他用的是他那拼命三郎的搏命精神,以及象征著勛章般的一身傷痕取得大眾對他的認可以及尊重,雖然現在的他似乎顯得有些英雄遲暮,但他巔峰時期所創造的影視經典卻仍讓我們心生敬佩,今天就讓我為您各位盤點一下成龍的過往經歷,以及他巔峰時期為各位影迷所呈現的搏命時刻
1:少年頑劣
成龍原名陳港生,又名房仕龍,1954年4月7日出生于香港,出生后便隨父母移居澳洲,少年頑劣的他經常打架鬧事,因此讀完小學一年級便輟學在家,1961年因為工作原因其父房道龍返回香港,成龍也跟隨父母返回香港,因怕成龍太過頑劣跟社會上的閑散人員學壞,沾染上不良習氣,于是父母決定讓成龍拜入于占元門下并于同年進入于占元開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舞台化妝以及舞台表演技巧
少年時的成龍十分刻苦聰穎,不久便在京劇演出中嶄露頭角,與元龍、元泰、元華、元彪等人的表演受到了戲迷的喜愛,七個人組成了我們後來熟知的七小福
年少成名的成龍本以為會在戲曲舞台上一展拳腳,但是這種光景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隨著60年代末,武俠大導演張徹用一把《獨臂刀》開辟出了武俠電影的新世界,以及觀眾越來越尋求觀感上的刺激,戲曲這種傳統藝術開始被大眾所冷落,漸漸的被人們遺忘在香港藝術角落里的一隅
于是為了生計的成龍不得不跟隨大師兄洪金寶游走于各大電影片場,當起了龍虎武師,相比于元華的身手矯健,洪金寶的老練,彼時的成龍還沒有展現出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成龍曾經在訪談中調侃過,「身手矯健,善于翻跟頭的元華可以充當李小龍的替身,我只能作為被打的那一個」
最著名的莫過于在精武門中被李小龍揪著頭髮打的鏡頭,這也算得上是成龍早期為數不多的露臉鏡頭了,雖然當時的環境艱苦,成龍的名氣也不是很大,不過正是由于早期在各大片場當龍虎武師摸爬滾打的吃苦經歷,為之后成龍在影壇中的獨當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初出茅廬
1973年李小龍先生溘然長逝,香港影壇為之震驚,人們紛紛猜想誰會是另一個李小龍,彼時的成龍影壇中還是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境遇,那時的成龍定位不清晰以及照搬李小龍的模式使得他并不被人們所看好,主演的幾部電影《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都是反響平平,熒屏前的不順讓他在現實中也是備受挫折
為謀前途的成龍托羅維的關系找到古龍,想求得一個角色,沒想到卻被古龍直言道「我的小說是寫給狄龍姜大衛拍的,不是寫給成龍這樣的。」聽到這段話后,成龍倍感屈辱,但是又不能直接的表現出來,就借口上廁所在里面抱著姜大衛偷偷地哭泣,然后再回去裝沒事繼續喝酒
本以為會一直渾渾噩噩的成龍在1978年迎來了轉機,一個男人幫助成龍重新定義了動作電影的新風潮,他就是袁和平
早年的袁和平,跟隨父親袁小田闖蕩影壇,并成為了一名動作指導。1978年,在吳思遠的支持之下,袁和平由動作指導晉升為導演,但是剛剛擔任導演的袁和平能邀約的演員屈指可數,恰逢此時成龍也急需一部全新風格的電影成就自己,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拍出了經典的《蛇形刁手》,在蛇形刁手大獲成功后緊接著又拍了一部轟動亞洲的《醉拳》,至此也算是重新為成龍定義了新的動作風格,那就動作喜劇
自從醉拳大獲成功之后,成龍的人生也仿佛像開了掛一般,接連拍出了《師弟出馬》《笑拳怪招》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此時的成龍也是躊躇滿志,想要去更大的舞台去展現自己
1980年成龍闖蕩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問世,《殺手壕》名字看起來響亮,但是實際觀影體驗卻是十分糟糕的作品,劇情的簡單以及幼稚的打斗設計,再加上溝通上的障礙,讓這部電影被印上了一個大大的失敗,觀眾們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金酸梅
次年成龍又以客串的形式出演了好萊塢電影《炮彈飛車》,在這部電影中的成龍好似走過場一般,所以依舊沒有在好萊塢激起什麼水花,于是初次闖蕩好萊塢的成龍可以說是以失敗告終,但是此次好萊塢之旅并不是沒有任何收獲可言,成龍發現有些好萊塢電影會把電影的花絮放在片尾,自此以后我們看過的每部成龍電影都有他獨家的花絮,甚至有影迷調侃,成龍的花絮才是正片。
3:嶄露頭角
好萊塢鎩羽而歸的成龍,好像是憋著一股氣一般,回港之后一邊是勤奮的拍著電影,一邊是努力籌劃著自己首次導演的電影,1983年首次由成龍自導自演的,元彪,洪金寶主演的《A計劃》上映了,里面精妙的動作設計,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剛一上映便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片尾一場跳鐘樓的戲份,據成龍自己回憶,拍這場戲時自己猶豫了7天,久久不愿意往下跳,不是說天氣不好,就是心情不好不開工了,最后洪金寶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對著成龍一頓親密問候(破口大罵),這才成就了這個經典鏡頭
PS:跳鐘樓這場戲成龍一共跳了兩次,第二次導致成龍脖子嚴重受損,花了兩年才康復
成龍跳鐘樓的花絮
次年成龍繼續與元彪,洪金寶合作《快餐車》,影片最后成龍與號稱噴氣機的搏擊冠軍賓尼·尤奎德茲為觀眾奉獻的精彩對打被《黑帶》雜志評為「史上最精彩的影視打斗」第二名的片段,僅次于李小龍的龍爭虎斗
成龍與賓尼·尤奎德茲的經典對戰
接連幾部電影的成功樹立了成龍自信心,他明白自己電影的風格和走向,幽默風趣,搏命大膽,在那個特效匱乏的年代,成龍用自己的搏命精神為自己的傳奇人生拉開了序幕
4:傳奇的序幕被拉開
1985年再次由成龍自導自演的《警察故事》上映了,爽快的動作設計,毫不拖沓的劇情節奏,讓觀眾大呼過癮,電影最后成龍從商場七樓的舍命一跳,順著柱子從下滑落的成龍可謂是一路火花帶閃電,這個火花也迸發到了熒幕之外,點燃了影迷心中的激情「原來電影可以這麼玩命」,片尾的花絮讓人看完之后更是直呼心疼
1986年上映的《龍兄虎弟》差一點要了成龍的命,拍照《龍兄虎弟》時成龍遠赴南斯拉夫取景,電影開頭的一段打戲,他飾演的亞洲飛鷹到一個非洲部落盜取一把圣靈寶劍,在逃跑之時需要抓住一棵大樹的樹枝,再蕩到斜坡上。
幸虧當時嘉禾老總鄒文懷聯系上了剛好正在南斯拉夫講學的瑞士腦科醫生彼得遜為他動手術,才令他撿回一條命,但右耳聽力從此受到影響。自此以后成龍的干爹再也不允許成龍留短髮,這可能也是唯一一部成龍留短髮的電影了
雖說成龍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并沒有使他退卻,反而使他在搏命演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之后成龍在警察故事系列,飛鷹計劃系列無一不應證了這句話,拼命三郎實至名歸
1994年《醉拳2》轟動上映,這是成龍與劉家良的首次合作,雖然在拍攝過程中新老功夫電影人對電影的見解不同,劉家良更是在拍攝中途帶著劉家班全體離場,但即便是在這樣狀況百出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影響這部電影的品質,尊重長者的成龍更是在片尾字幕寫上了劉家良先生的名字,所以大家可以看出電影前半段的武打風格,偏穩健講究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而后半段更加的詼諧風趣搏命大膽,特別是片尾最后一場成龍被被推入火坑的戲,更是讓人汗毛直立
在確立了自己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之后,不甘于現狀的成龍再一次地對好萊塢發起了挑戰,于是1995年那部經典的《紅番區》應運而生,整個故事中規中矩,屬于于典型的成龍式故事,小人物誤打誤撞發現犯罪集團的陰謀,最終正義戰勝邪惡,雖然故事較為普通,但是里面的動作設計可謂是新穎,或者說是不要命,最經典的莫過于成龍的陽台一跳,這一條可謂是徹底征服了好萊塢觀眾,跳進了他們的心里,自此國際影壇中多了一個拼命三郎
PS:影片最后的氣墊船是英國女王親自借給成龍的,在看到成龍這麼嚯嚯自己氣墊船,也得氣得肝顫吧(哈哈哈,開玩笑的)
成龍的《我是誰》開拍之前得知自己的恩師于占元先生與世長辭,這一消息徹底壓垮了成龍的精神支柱,于是為了紀念恩師,成龍決定拍攝一個從荷蘭鹿特丹的一處21層大廈躍下去的鏡頭,這一跳更是讓成龍被保險公司永久拉入黑名單,後來這座大樓更被影迷們調侃為成龍快樂樓
5:享譽國際
隨著成龍的國際影響力日漸上升,成龍也迎來了自己在好萊塢的代表作之一《尖峰時刻》
話說這個電影沒開拍之前,成龍是十分之不看好,不論是對動作,對白,人物設計還是拍攝時的話語權都不是很滿意,拍攝期間更是和拍攝人員鬧出諸多不愉快,本以為這部電影會又一次折戟荷里活,沒想到卻讓成龍爆紅好萊塢,一時間使成龍成為好萊塢風頭無兩的頭部男影星,至此成龍也算是在好萊塢徹底站穩了腳跟,之后接連拍出了上海正午,神奇燕尾服等高票房的電影,更是以成龍為原型創作出了一部系列動畫《成龍歷險記》
在好萊塢闖蕩出名氣的成龍并沒有一直扎根于海外,而是選擇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繼續創作,2006年已經知天命的成龍拍攝了一部幽默而不失溫情的電影《寶貝計劃》,里面有一個經典鏡頭是飾演人字拖的成龍從空調外機往樓下跳,但是因為元彪說錯了一句台詞不得不導致重新開拍,惹得龍叔一頓埋怨
寶貝計劃之后的電影偶有動作場面,但是大家發現龍叔的動作已經沒有那麼生猛了,當大家覺得是不是成龍就這麼老去了,2012年的《十二生肖》再次讓大家眼前一亮,成龍的每部電影都會有大場面,《十二生肖》也不例外,最后一場跳火山的戲份再次向大家證明,成龍的電影依舊很能打
結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已近古稀之年的成龍仍舊勤奮的拍著電影,現在他的電影可能已經沒有年輕時的拼命,沒有那種舍生忘死的刺激鏡頭吸引觀眾眼球,更多的是大眾對他的情懷以及自我調侃,比如在《急先鋒》這里成龍聽到有樓梯明顯是松了一口氣,這種反應讓人覺得既好笑又心疼,亦或是在《英倫對決》那副蒼老的面孔,讓觀眾紛紛感嘆,龍叔真的老了。
看著龍叔在電影中走樓梯感覺既好笑又心酸
更有人發出疑問,認為成龍是為了讓成家班有工作所以不得不繼續開工,只要他繼續開工,手底下的弟兄就有活干,有的會說是為了自己不爭氣的兒子,但是我覺得成龍先生是想讓自己不留下遺憾,即使現在容顏老去,身手不復當年,依舊不忘初心,你可以說龍叔的電影品質下滑了,但是你不得不敬佩他的敬業與勤奮,他是電影人的榜樣也是年輕人只得學習的榜樣,即使他生活中也犯有錯誤。
但是瑕不掩瑜,龍叔您值得我喜歡
結尾詩:
韶年頑劣進梨園,舞象之年龍虎師,摸爬跌打數十載,方得影壇留青名
成龍先生希望您繼續創作更多好看的動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