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可以說多災多難,關內的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泱泱四起,關外還要防備后金的侵襲。加上好死不死碰上萬年一遇的小冰河時期,天災人禍,崇禎皇帝只能到處征軍。為了養活軍隊湊集軍餉,又不能處理好征集對象,只征農民不理地主資本家,農民軍起義不斷。
被崇禎皇帝寄予厚望的楊嗣昌,由于手頭兵力不多,多次被農民軍打得丟盔棄甲,最后身死殉國。而庭柱孫傳庭出任河南之時,崇禎皇帝能征調給他的士兵也僅僅不過5000人馬,在河南戰役中,孫傳庭也以戰敗了之,本人也死于和李自成的戰斗之中。此戰之后,崇禎手頭在也沒有自己能調動的軍隊,史書言:傳庭死而明亡矣。
這句話是大實話,當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之時,崇禎手下所有的士兵,連帶老弱病殘之輩,總數不過區區五萬余人,要是按能提刀上陣者算,還要減去一部分。
但其實當時明朝名義上還有百多萬軍隊的,集中在山東,安徽,江蘇三鎮。但只是名義上的,面對農民軍一路北上,崇禎想過要調度他們攔截,但沒有一個動身濟命,面對皇帝的旨意,他們不僅不領,還要跟崇禎帝討價還價。最后竟然都淪落成滿清統一全國的馬前卒,真是可笑可悲。
個中代表就是左玉良,左良玉部先是不聽楊嗣昌的命令,導致他兵敗身死。最后連崇禎的命令也是晾在一旁,南明政權的時候不是聯合起來防守長江,而是先搞了一把清君側的把戲,這些將領個個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當李自成的大順軍列兵北京城下,崇禎手中的「百萬大軍」都圍著觀望,他能調動的軍隊不過區區五萬虛數軍隊。左良玉還忙著跟崇禎談條件,歷史記載他們已經談好了,左良玉封王,但當他趕到的時候,崇禎皇帝尸體都爛了!李自成看得出虛實,為了不讓崇禎南下南京,排了一字行軍隊,絕不讓任何人逃過他們的隊伍。
后世記載明朝崇禎是一個有作為有擔當的皇帝,單單從他煤山歪脖子樹上拂面上吊殉國的行為就可以看出。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的,但軍隊的不聽指揮絕對是問題最大的原因。
所謂擁兵百萬,實際不過三五萬罷了!不然,孫傳庭幾萬大軍就把李自成打得夠嗆的大順軍想打下北京城那叫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