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共出了18位皇帝,但其中只有一位能被稱為是「千古第一仁君」,他便是宋仁宗趙禎。
由于趙禎在位期間,為政舉措深得民心,連敵國的皇帝得知他的死訊后,都忍不住為其流淚。
趙禎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六子,母親是庶妃李宸妃。李宸妃原是章獻明肅皇后劉氏身邊的侍女,運氣好得到了宋真宗的寵幸,生下了趙禎。
由于劉氏膝下無子,趙禎從出生起,一直由劉氏撫養,得了個嫡出的身份。
于是趙禎八歲時就被宋真宗封為太子。1022年,宋真宗駕崩,趙禎登基繼位,由于年幼,劉氏臨朝稱制,且一掌權就過了十一年。
直到1033年,劉氏病逝,23歲的趙禎才親政。
剛親政不久,趙禎便下詔,將剛登基時,群臣為他上的尊號「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的「睿盛文武」去掉,只保留仁、明、孝。
宋仁宗在位四十三年,的確做到了嚴明律己,寬厚他人。他勵精圖治,改革創新,敢于接受大臣直諫,他的手下也涌現了不少正直的官員,比如包拯、范仲淹、歐陽修等耳熟能詳的能臣。
歐陽修最著名的頭銜,當屬「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卻也沒耽誤他在朝政上的作為。
宋仁宗特還地封了歐陽修、余靖、王素、蔡襄四人為諫官,封同樣有才的范仲淹為參知政事。
范仲淹也是著名的文人,但他跟歐陽修一樣,也不是空有一身書生氣,而是懂政治和軍事,妥妥的全才。
在宋仁宗的授意下,
范仲淹聯合其他大臣,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歐陽修等人上書附議,宋仁宗覺得可行,便下令全國執行。宋朝時,常與外族蠻夷發生戰爭。宋朝與遼國打了二十五年,與1004年簽訂檀淵之盟停戰,但又與脫離藩屬國的黨項人打了起來。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宋仁宗不承認西夏的政權,下令捉拿李元昊,戰爭一觸即發。
范仲淹任山西的安撫招討副史,戍守西北邊陲,促進宋夏的議和。戰事緩和后,宋仁宗召他回朝,拜為參知政事,范仲淹才得以在制度改革上,大展手腳。
但由于宋仁宗的改革步子邁得太大,引起很多官僚貴族的不滿,這些人頻頻阻攔改革的實行。
后來,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實在斗不過那些強權,被排擠出朝廷,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以失敗告終。
雖然變法失敗,但這不影響宋仁宗繼續勤政。他經常加班熬夜,明明腹中饑餓,卻不敢胡吃海喝。因為,他時時都在嚴明律己,想給百姓做最好的榜樣。
一天半夜,宋仁宗加完班后忽然很想吃羊肉,剛想命人去做,突然想到自己身為皇帝,一舉一動都是舉國上下的風向標。
如果他吃了羊肉,百姓就會爭相模仿,那麼便會數不清的羊被殺。想到這里,宋仁宗忍住了嘴饞。
照理說皇帝吃個羊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宋仁宗認為,這會引起對羊的大面積屠殺,十分殘忍,即使再需要,也
要敬畏自然,不可造成濫殺。宋仁宗如此仁愛,作為皇帝,屬實少見。其實,宋真宗就是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宋仁宗繼承了父親的美好品德,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大臣站他面前直諫時,免不了一時激動唾沫橫飛,宋仁宗不躲,也不怪罪,拿袖子擦擦臉,繼續聽大臣說話。
他十分看重讀書人,經常破格提拔人才,但對于朝臣的任免,他都放到朝堂上公開討論,不會私下決定。
有回包拯反對他任命一個官員,在朝上言辭激烈,絲毫沒給宋仁宗面子,宋仁宗相信包拯,不僅沒怪他態度不好,還接受了他的建議。
1063年,宋仁宗重病,匆匆立了養子趙曙為太子,就駕崩了。百姓和大臣們無不痛哭,汴京城內的商戶自覺罷市為他哀悼。
當時遼國還在與宋朝休戰中,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聽聞宋仁宗去世,也忍不住為他落淚。
耶律洪基當政期間,其實遼國的兵力強大,光精銳的騎兵就有50萬之多,但耶律洪基沒想過攻打大宋,正是因為佩服宋仁宗的仁義和賢明。
耶律洪基喜愛漢文化,唐宋的詩詞是他經常拜讀的文學作品,讓這些作品輕松有良好誕生環境的皇帝,耶律洪基愛屋及烏。
受宋朝文化的影響,耶律洪基一直堅持與宋朝修好,臨終前都不忘囑咐后人不要生事,要繼續與宋朝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