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主是大多數名臣的最終宿命!」,在歷史諸多定律之中,名將名臣們功高蓋主,下場不忍直視就是一條「加粗」的帶血的定律。
如果碰到的是「仁君」,也許他們能夠落得一個「富家翁」的結局,比如說北宋趙匡胤麾下的一幫「兄弟們」。如果運氣差,搞不好就是身死族滅的悲催下場,比如說韓信、李善長他們。
這個歷史定律,晚年的張之洞也表示很認同,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對滿清的忠誠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在他的家訓之中,忠于朝廷就是其中關鍵性一條。
要知道這可不是作秀給清朝看的,從張之洞的「人生履歷」來看,張之洞是滿清真正的「奴才」。然而清廷對于漢臣始終是有防備之心的,清朝開國時期如此,清朝滅亡時也是如此。
盡管張之洞不停地為到處漏水的大清朝修修補補,但晚年的他照樣逃不過功高蓋主這個歷史定律,他被清廷召入京城,名為主持大局,實際上卻是試圖架空他的權力。
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更是連遭打擊,攝政王載灃的一句話更是把他活活氣死,去世前張之洞一番話更是讓人深思!
在晚清時代,張之洞和李鴻章是支撐大清帝國的兩大柱石。中肯地說,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大清朝多續命了好幾年。
縱觀張之洞的一生,他一直在為大清續命「鞠躬盡瘁」。更為重要的是,他一直用實際行動去「挽救大清朝」。洋務運動是晚清最為重要的改革行動,而張之洞無疑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分子」。
他創辦各種近代意義上的學校,比如說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就是他一手督辦的,他明白,
強國必先強軍強教育。只有新式學堂才能讓清朝民眾睜開眼睛,才能培養更多的有真才實學的「救國大才」,在張之洞一生,他直接創辦間接督辦的新式學校數不勝數,也因此,他被后人譽為「辦學狂人」。
在治國理念上,張之洞同樣有著非凡的長遠格局。他的「中學為主,西學為輔!」的理念的確很符合當時清朝的實際國情,他并沒有一味地認為應該學習西方的一切。
在工業上,他更是親自操刀了大清朝南方的龐大工業體系,他創辦的漢陽兵工廠成為了整個亞洲巨頭兵工集團,這個兵工廠出品的漢陽造兵槍,甚至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在發光發熱。
不僅如此,由張之洞一手打造的大清朝南方工業體系,也是民國工業的基礎,它為我國整個工業命脈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在強軍方面,張之洞同樣也是一位有著前瞻性的牛人,他建立的南方新軍在近代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主角」。
從張之洞這一張張漂亮的「歷史成績單」來看,他不愧于晚清最后的重臣這個稱號。在慈禧太后「去見列祖列宗」之前,為了穩定朝局,她第一個時間接見的就是張之洞。
太后召見張之洞的第一件事就是商議一件「捅破天」大事,她在征詢張之洞對新皇帝人選的意見,由此可知太后的確是非常看重張之洞。然而看重是一回事,這也不妨礙太后對他的提防和忌憚。
玩了一輩子權術的太后明白,在她死后,溥儀、載灃和隆裕太后的組合,是根本斗不過漢臣集團的。
一方面召張之洞進京,是想聽聽他對新皇帝人選的意見,更為重要的是,為了讓新皇帝順利繼位,為了讓滿清朝廷能夠延續腐朽的統治,她必須削弱漢臣集團的實力。
而在當時大清朝,張之洞無疑是整個漢臣集團的靈魂人物,于是慈禧太后將張之洞一陣加官晉爵,然而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此時的張之洞得到的都是一些虛職。
甚至太后還離譜的讓張之洞去「搞學問」。甚至說得嚴重一點,這個時期的張之洞已經被慈禧變相地給拿掉了一系列權力。
張之洞一輩子對大清朝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卻在晚年遭遇這樣的不信任,試問,他心里如何能夠好受呢?
據說,在溥儀登基大典的時候,因為溥儀緊張的大哭,身為攝政王的載灃竟然毫無風范、毫無定力的大哭小叫著「完了完了!」。
這一幕讓對大清朝忠心無比的張之洞,同樣遭受到很大的打擊,太后選擇這樣一個毫無治國才能,毫無歷史擔當的「鼠輩」擔任攝政王,這難道不是預示著大清即將走向末路了嗎?
在張之洞進京以后,遭遇的打擊可謂是不斷地來襲,在載灃掌握大清朝廷大權后,滿人良弼、鐵良等少壯派一直視漢臣集團為眼中釘。
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滿人「說話管用」和掌握了兵權,就可以讓大清繼續延續下去。對于這一出出「亡國之舉」,張之洞內心同樣是悲涼的,滿人少壯派這樣胡鬧,只會讓大清滅亡得更快。
正是載灃等滿人一系列荒唐的舉動,讓張之洞備受打擊,進而一下子就病倒了。然而不久后載灃在津浦路負責人問題上說出的話,更是讓張之洞氣得吐血,不久就去世了。
在清末,鐵路管理部門一直是油水很足的職位。當時,津浦路兩個高層李德順和呂海圜剛好因為貪污腐敗,讓載灃抓住把柄,于是他來找張之洞商議新的負責人人選。
他盡然提出讓妻子一個不學無術,完全是混吃等死的八旗廢材親戚來擔任。更讓張之洞氣得吐血的是,當張之洞提出如果載灃一意孤行的話,恐怕百姓會反對的時候,載灃盡然一臉冷血、荒唐的說出一句話:他們敢?那我大清的軍隊干什麼的!
聽到載灃這樣無知狂妄的「亡國之謬論」,張之洞吐出一口鮮血,不久就去世了。而在他去世前,載灃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他一下就走了。
張之洞備受打擊,載灃這種治國如兒戲的人只會將清朝一步步推入深淵。在張之洞臨死之前, 他重重地感嘆了一句:自己一輩子的忠誠和努力都因為無能的朝廷而付之一炬。
張之洞一系列的「對清朝的功績」,無愧于他清朝最后的名臣之稱號。然而晚年的他還是因為無能的清廷遭受到了一系列打擊,作為清末實際上的掌權人,載灃的無知、狂妄、對百姓的殘忍、視治國為兒戲,更是讓張之洞吐血的發出大清朝要亡了的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