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八月,真正為大清江山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鑒于康熙朝末期「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鑒于在位期間始終被「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包圍,雍正皇帝早在雍正元年便秘密擇定儲君,這就充分保證了時為「寶親王」的皇四子弘歷無比順利平穩地接過皇權,登基為帝。
雍正皇帝在位13年,「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用一年休3天、一天睡4個小時,13年批閱奏折字數達1000萬字以上的「殫精竭慮」為乾隆朝時期的「鼎盛」狀態打下了堅實基礎。正如某位學者所言,「大清江山譬如農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獲也」;甚至有學者認為,「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磐石,即為雍正所奠定」。不管怎麼說,乾隆皇帝是幸運的,他從雍正皇帝手中接過的江山早已不再是康熙朝末期的「虛晃盛世」。
正常而言,能得雍正皇帝如此垂青,能從雍正皇帝手中接過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王朝,乾隆皇帝應該慶幸,應該感恩,最起碼應該秉承著傳統孝道的要求——「三年不改父之道」。可這位小四爺執政基本原則似乎就只有一點:
凡是我爹推行的,我一律推翻;凡是我爹憎恨的,我一律喜歡;凡是我爹重用的,我一律喜歡。
對于從根本上改善清朝發展弊病的新政推行,乾隆皇帝幾乎一一推翻,我們不做評論;對于那些嚴重威脅雍正皇權,甚至阻撓清朝發展的皇室子弟,乾隆皇帝能釋放的釋放,能平反的平反,我們也不做討論;我們今天就來看下乾隆皇帝對待雍正朝舊臣的冷酷無情。
那些堅定擁護雍正皇權,為新政推行、為「康熙盛世」的恢復和繼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雍正朝舊臣,在乾隆皇帝登基后又都落得何種下場呢?
幾乎全軍覆沒,鮮有善終!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在處理完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以后,開始將主要視線轉移到地方治理和新政推行上。為了給天下督撫樹立榜樣,雍正皇帝在一份奏折中首次曾這樣動情地批復:
時天下督撫,朕于心關切者,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耳。
鄂爾泰,時任「云貴總督」;田文鏡,時任「河南山東總督」;李衛,時任「浙江總督」;這三位幾乎執掌大清半壁江山的封疆大吏,在雍正皇帝的領導下,始終處在新政推行的最前沿,按照現在的話說,他們就是絕對的「改革先鋒」,「雍正帝三大寵臣」的名號就此誕生。
「雍正帝三大寵臣」在乾隆朝又落得何種下場呢?
田文鏡,病逝于雍正十年,雍正皇帝特旨準其葬于泰陵附近,以示恩寵。乾隆皇帝登基后,曾對田文鏡做出過以下評價:
「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
除此之外,就連田文鏡的墓也因乾隆皇帝一句
「拉倒吧」而被陰差陽錯地推倒。李衛,病逝于乾隆三年;李衛病逝后,乾隆皇帝在一次南巡途中看到了西湖供奉的李衛雕像,不但下令搗毀雕像,還給予了這樣的負面評價: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讬名立廟,甚為可異。」
鄂爾泰,病逝于乾隆十年;這位被雍正皇帝臨終特命的「顧命大臣」,雖在生前倍得乾隆皇帝禮遇,但在乾隆二十年,因為鄂爾泰的侄子犯事終于讓乾隆皇帝找到了清算鄂爾泰的理由,下令將其撤出賢良祠。被后世譽為「雍正朝新政設計師」的鄂爾泰,就這樣被毀了身后清譽。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于圓明園病重,緊急召見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和朝廷重臣鄂爾泰、張廷玉接受顧命。
除此之外,在御前承詔的朝臣中還有一位雍正皇帝特意為乾隆皇帝培養的肱股之臣——時任「領侍衛內大臣」的鈕祜祿·訥親。對于上述幾位人物,我們簡要介紹一下他們的最終下場:
莊親王允祿:停親王雙俸、罰王俸五年,罷黜所有官職,而后雖有恩遇,但卻再無昔日輝煌,乾隆三十二年病逝。
果親王允禮:雍正皇帝曾在臨終詔書中專門交代要給予特殊照顧,乾隆皇帝也真就特賜「御前免跪」特權,可允禮卻當真了,于是被罰親王雙俸。乾隆三年,病逝。
張廷玉: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國之柱臣,可到底沒能玩過年輕的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張廷玉被廢黜「配享太廟」之權;而后,又被收繳了一切御賜之物。雖然張廷玉最后還是成為了清朝唯一一位能夠「配享太廟」 的漢臣,卻也無法彌補他晚年的聲名狼藉、屢受打擊。
然后,我們來主要介紹一下鈕祜祿·訥親!
鈕祜祿·訥親,是誰?
康熙朝「輔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孫子,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的親侄子,康熙帝皇十子胤俄的親表弟。按輩分來算,乾隆皇帝也得稱呼他一聲「表叔」。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開始對昔日的「八爺黨」成員,康熙朝鈕祜祿氏家族的領頭羊、遏必隆第七子阿靈阿下手,將其墓碑改為了「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甚至將其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阿靈阿的三個兒子及其家眷,不是被發配就是被誅殺。總之,雍正皇帝幾乎給阿靈阿一脈來了一次滅頂之災。
但鈕祜祿氏家族畢竟是滿洲勛貴的代表性家族,畢竟是有著「鐵血世家」之稱的名門望族,雍正皇帝對阿靈阿一脈的瘋狂清算必定引起其他滿洲勛貴的不滿。
為了消除影響,也為了安撫其余勛貴,雍正皇帝決定扶持遏必隆第六子——鈕祜祿·尹德一脈。這個被雍正皇帝悉心培養,甚至在臨終承擔承詔重任的鈕祜祿·訥親,就是尹德的兒子!
乾隆皇帝登基以后,尤其是鄂爾泰病逝,張廷玉在朝堂之上一家獨大的一段時期內,也確實對訥親極為信任和倚重。乾隆十年,年輕的訥親便一躍成為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地位甚至超過了張廷玉。可在四年以后的乾隆十四年,訥親卻又成為了乾隆皇帝「殺人立威」的政治工具。
乾隆皇帝繼位以后,有意緩和雍正皇帝留下的皇室內部矛盾,緩和天下臣民在雍正朝時期惶惶不可終日的緊張氣氛,寬仁治國、懷柔施政。可在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金川前線接連失利讓乾隆皇帝找到了改變治國風格的契機,于是,在金川前線督戰失利的訥親便成了最合適的開刀對象。
乾隆十四年,已經成為朝堂一把手的訥親,被乾隆皇帝下令以其祖父遏必隆所用「遏必隆腰刀」自盡,震懾意味,極為明顯,以至于后世學者一致認為,訥親從開始就是乾隆皇帝刻意培養的「雞」,目的就是為了以后的「殺雞儆猴」!。
在長達十幾年的瘋狂打壓下,乾隆皇帝的朝堂上已經鮮有雍正朝時期的老臣,傅恒、來保這些乾隆皇帝一手扶持、一手培養的新朝勛貴開始迅速上位,乾隆皇帝的目標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