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
貝州將領趙在禮集結重兵,聲勢浩大,幾天之內,就攻下了后唐軍事重鎮,鄴城。
此時的后唐皇帝,是莊宗李存勖。
這位皇帝的前半生,戎馬沙場,后梁前蜀契丹,歷經大小戰事二百余場,不僅無一落敗,并且從始至終,毫發無損,從來就沒掛過彩。
在這位皇帝的身上,作者甚至看到了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但很可惜,一個人不會一直保持在他的巔峰狀態,人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在特定的環境下,李存勖是一個梟雄,一個曠世的梟雄,但如果環境發生了改變,或者環境消失,那麼梟雄李存勖也將不復存在。
如果一個梟雄不再是梟雄,那麼他就會蛻變成一個「莽漢」。
而莽漢李存勖自打當上了皇帝,過上了鐘鳴鼎食的生活之后,就再也不復當年的英勇無畏了。
所以面對將領叛亂,他沒有選擇親力親為,而是派出了大將元行欽出馬。
元行欽,生卒年不詳,打仗很有一套,但人剛到貝州,就被打敗,好不容易才逃竄回來。
皇帝震怒,又派出了手下大將李嗣源出征討賊。
這是皇帝的最后一張底牌。
李嗣源和元行欽雖然都是武將,但在身份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后梁家大業大,但也并非是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
在河北東部,有位晚唐時節的節度使,名字叫做李克用。
李克用和朱溫素來不睦,所以朱溫建立后梁之后,他第一個舉起興復大唐皇室的旗幟。
(后梁太祖朱溫 畫像)
李克用同志勵精圖治,在河東打下了后唐最初的基業。
而李嗣源,正是李克用在創業過程中收下的義子。
李克用臨終之前,把自己的家底兒都留給了自己的親兒子,李存勖,即剛才我們提到的后唐莊宗。
而李嗣源作為干兒子,在李氏家族里當然也是位高權重,同時也成為了戰場上的一員驍將。
所以非但李嗣源本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和莊宗李存勖的關系也是很特殊的——他們是一對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現在,元行欽已經落敗,皇帝又把希望,寄托到了李嗣源的身上。
李嗣源其人,很是悍勇,真可謂是世間罕見。
(后唐明宗李嗣源 形象)
他原本只是后唐軍隊里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如果不是李氏父子賞識自己,自己能混到今天這個地步?
皇帝希望將領幫自己平定亂局,將領也希望自己在戰場上建功立業,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政治生態。
于是,李嗣源就去了,其任務很簡單,那就是帶兵突襲,直取被賊兵占領的鄴城。
卻沒想到其身邊的軍士把李嗣源控制了,并說要發動起義,擁立李嗣源稱帝。
鄴城的叛軍可算是開心壞了,后唐大將李嗣源陣前倒戈,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趙在禮 形象)
而關于這一段,史書中的記載則更為有趣:
李嗣源到了鄴城之后,趙在禮二話不說,立刻俯首在李嗣源的面前,誠惶誠恐,心悅誠服。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這實在是上天賜給李嗣源的絕好的成就功名的機會。
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李嗣源在如此良機的面前,居然選擇了在夜晚偷偷溜出了鄴城。
他選擇了逃跑。
(圖為鄴城博物館)
震驚的是,這世上居然有人不愿意當皇帝。
而可以讓人理解的地方在于,李嗣源或許也很想當皇帝,但在此之前,他是一個忠臣。
他世世代代飽受李氏家族的恩惠,他對后唐皇室是有感情的。
你愿意當皇帝,那是你的事兒,我愿意做忠良,那是我的選擇。
李嗣源雖然問心無愧,但遠在洛陽的莊宗李存勖卻無法再相信李嗣源了。
李嗣源想要帶著兵馬返回洛陽,元行欽表示你有造反的嫌疑,我不能讓你回去。
李嗣源寫了好幾封書信,想要送往洛陽,解釋一下情況,替自己申辯一下,但信件途經元行欽駐扎的衛州(河南新鄉),也都被元行欽扣下。
李嗣源聯系不上皇帝,皇帝開始反過來聯系李嗣源。
(李從璟 形象)
后來,李嗣源和朝廷的關系,算是徹底惡化了。
(后晉高祖石敬瑭 畫像)
沒想到自己的勢力反而越來越大,但李嗣源的心情卻不是很好。
皇帝也不相信自己了,汴州城也讓拿下了,現在自己不受朝廷節制,而李嗣源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自己腳下的這條路,不僅是一條不歸路,更是一條絕路。
只有變通,才能讓自己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終于,李存勖要御駕親征,他要像年輕時的自己一樣,靠自己的努力,去結束這紛亂不休的局面。
但命運再一次地捉弄了李存勖。
(后唐莊宗李存勖 畫像)
在皇帝即將出征的前夕,李存勖被軍士合圍離世。
(后周世宗柴榮 畫像)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李嗣源率大軍直入洛陽,隨后登基稱帝,史稱,后唐明宗。
李嗣源登基了,成為了后唐王朝的新主人。
李嗣源坐在李存勖曾經坐過的皇位之上,俯瞰天地,心里卻橫生出一種悲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