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雖然材料翔實,但另一個特點是行文簡潔,這便導致在《明史》言簡意賅的特點之下,留下了諸多謎團。
其中最令人疑惑的便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登基之路,其留下的謎團,歷經六百年之久,直到如今仍無法解釋。
朱瞻基本身就有很大的玄學在其中,以至于許多人認為朱棣篡位的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他。
建文元年,朱瞻基出生。傳聞,在他出生的那晚,朱棣夢見死去的老爹將一個大圭賜給自己,還附贈了一句話: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等朱棣從夢中醒來的時候,朱瞻基剛好降生。
在古代,大圭是皇帝手上拿著的玉板,與鼎一樣是權力的象征。因此,朱棣便認為是朱元璋提示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既然老爹都建議了,朱棣自然也就開始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變。
靖難之役后,大明來到了永樂時代。此時,朱棣看著面前的三個兒子陷入了糾結之中。老三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老二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救自己于危難之際,老大雖然膽小但守北京有方。儲君之位,究竟該給誰呢?
朱棣看著自己旁邊的皇長孫,還是于永樂二年將太子之位交給了朱高熾,而后于永樂七年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
自從朱瞻基成為皇太孫之后,有朱棣所在的地方,必有朱瞻基跟隨在側。無論是征討蒙古艱苦的軍旅生活,還是巡幸即將成為都城的北京,朱棣都將其帶在身旁。
因為對朱瞻基寄予厚望,朱棣對朱瞻基的教育也不曾松懈,即使了征伐蒙古期間,他都能將學士傳喚到塞北地區給朱瞻基講學。
而朱瞻基也不負朱棣所望,越發有未來天子模樣。或許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朱高熾監國二十多年,終于得以順利繼任皇帝之位。
但由于朱高熾本就身寬體胖,加之朱棣死后常年緊張的心松懈下來,使得朱高熾的生活放縱開來,最終登基僅十個月便去世。
朱瞻基在朱高熾登基之后,便被冊立為儲君,因此朱瞻基繼承皇位并無不妥。但關于他繼承皇位這一過程的敘述,卻留下了六百多年都未曾解開的謎團。
關于朱瞻基登基過程,《明史》記載如下:
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庚戌,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宣德元年。
即四月份的時候,南京地震頻發。當時朱高熾嫌北京耗費巨大,同時想念南京,因此便讓朱瞻基前往南京查看情況,并著手遷都南京一事。
然而,五月份的時候,朱高熾便病況愈下,因此下詔令朱瞻基回朝。等到了六月朱瞻基到達良鄉,便收到了朱高熾的遺詔。
僅從大體上來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與朱高煦的行為連著看的話,便能發現其中的蹊蹺。
在朱高熾下詔令朱瞻基回朝同一時間,《明史·朱高煦傳》有這樣一句話: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于路,倉卒不果。
即朱瞻基收到回京詔書的時候,垂涎帝位已久的朱高煦也得到了消息,并且還動用了伏兵打算誅殺朱瞻基。
當時朱瞻基人在南京,而朱高煦受封于樂安,也即山東地區。
雖然朱高煦多次被朱棣敲打,且朱高熾成功繼承了皇位,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謀反,因而《明史》中記載他「高煦至樂安,怨望,異謀益急」。
由此可見,朱高熾身體不行了的消息從皇宮傳出來的時候,也就會傳到朱高煦耳中。而朱瞻基若是想要從南京回到北京,就會經過山東地區,因此朱高煦才會對他設伏。
當時,南京距離北京接近一千二百公里,樂安與北京的距離卻只有六百多公里,如此長的距離,令朱高煦有足夠長的時間設伏。
但他設伏的結果卻是「倉促不果」。實際上,朱高煦等來了朱瞻基的轎座,但當他將其攔下之后,卻發現朱瞻基根本不在里面,而后不久便傳來了朱瞻基登基的消息。
問題是,官道作為修葺最好的路,勢必要比小路平坦,所耗費的時間也更少,朱瞻基是如何憑空消失又迅速回到北京即位的?
而且,從具體時間上來看,也有很多疑點。
五月二十八日,朱瞻基接到父親重病消息;六月三日,朱瞻基在良鄉接受詔書。由此可見,從南京到良鄉,幾天的時間便表明朱瞻基是一刻也不敢耽擱,這種情況之下,更不可能走所謂的小路。
既是如此,為何朱瞻基躲過了朱高煦的謀殺呢?
關于這一謎團,還衍生了許多猜測。
猜測之一便是朱高熾早已死亡,為了落實朱高煦謀反的罪名,他在死前便與朱瞻基合作,故意上演了一出大戲。因此,當朱高煦動手的時候,才會沒了朱瞻基的身影。
也就是說,朱瞻基根本就沒有離京,只是在良鄉轉悠。
但這一理由有兩大疑點。首先朱高煦從朱棣在世時便十分囂張,奪權欲望更是朝臣皆知,根本就不需要用如此大的陣仗來證實。
其次,從朱瞻基登基對朱高煦的態度而言,并有所謂的問罪。即使是想用捧殺的方式讓他造反,這一環節也顯得多余。更何況朱高熾本就仁心,若不是他朱高煦也死好幾回了。
猜測二為朱瞻基殺了朱高熾。因為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所以才能夠完美避開朱高煦的埋伏點,也正是如此,朱瞻基才能以極快的速度登基為帝。
但朱瞻基早已是皇太子,仁宗一死自己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種種猜測,都因為歷史的只言片語話,顯得迷霧重重。
朱瞻基自朱棣篡位以來,便早已被視作未來繼承人培養。從他的身份與地位來看,繼承大統無可厚非。但《明史》中四五句話,卻讓他繼位之路,變得撲朔迷離,直到如今都無法被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