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質量,會福及子孫。
盛家是滿門簪纓的書香門第,闔府的男人個個都有功名在身。幾位姑娘結的親事也好,姻親中不乏顯赫權臣,真正的富貴雙全。
盛家能如此興旺,第一大功臣就是盛家的老太太。
盛家的老太太是勇毅候的獨女,下嫁給商戶出身卻驚才絕豔的探花郎盛家二老太爺。她早年妒名在外,為了不讓丈夫納妾,鬧得滿城風雨。後,盛家二老太爺英年早逝,盛家老太太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盛家,細心教養庶子盛紘,用自己的嫁妝為盛紘到處打點,又為他延請名師,娶妻生子,不僅讓很可能會墳前淒涼的盛家二老太爺子孫滿堂,還讓整個盛家達到了鼎盛時期,成了真正的清貴人家。
真不知,那個糊塗的盛家二老太公爺,在地下看到如此結局,可會後悔。他得到的是怎樣「好」
的妻子,可惜,他未曾好好珍惜。《知否》原著的一開卷,便是盛家老太太教育盛紘。
盛紘升了官,非常高興。他跟盛家老太太分享喜悅。盛家老太太則說了這樣的一番話:
切記一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銀子要使用得法,禮數要周全,不卑不亢且要親近。
我讀《知否》原著的時候,始終在想盛府興盛的原因。盛家二老太爺的庶子盛紘有本事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則是盛紘後面,有盛家老太太這樣「見識高遠」的高門嫡母坐鎮。
盛紘升官喜不自勝,但是盛家老太太馬上就說到了很關鍵的部分。
如何與官場上的人相處和結交。
盛紘為官數十年,幾乎從未與人結怨。他跟官場上人的關係,幾乎都是君子之交。即使是王家這樣的姻親,盛紘在結交的時候,都是很有分寸和距離的。
康姨母的幾樁私事,盛紘看著親戚的面子會幫,但是只出銀子,卻從不沾手。
這跟盛家老太太的教育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盛家是宥陽出了名的大戶人家。
這樣的大戶人家,銀錢自然是充足的。要知道盛家老太太的父親之所以肯把女兒嫁到盛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盛家二老太爺,在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一所不小的房子。
而盛紘繼承了盛家二老太爺全部的財產。
盛家不缺錢,但是縱觀盛家老太太和盛紘卻都是極其嚴謹,絲毫沒有奢侈之風的。
盛紘在官場上結交,也從未顯出自己家多有錢。他會給上司同僚送禮,但是所有的禮品卻都是「中規中矩」的。
盛家老太太讓他銀子使用得法,不過是讓他不要有商戶人家的奢靡之風,而是緊守讀書人的清貴之氣。
在盛家,盛紘雖是庶子,但是因為盛家老太太的這種教養,他目光長遠,心胸開闊,完全脫去了商戶的「俗」氣,而有了讀書人的「清明」。
而他的這種質量,也遺傳給了他的兒女。盛家的兒女手裡都有錢,但是卻都銀子使用得法,沒有一個亂揮霍的。
盛紘雖是五品的小官,但是全無攀附權貴之心,而是更注重自身的努力,兒女的培養。
他跟齊衡的父親結交,禮數周全,很是親近。但是,面對平寧郡主的輕蔑,他卻能做到不卑不亢,讓平寧郡主也不敢輕視。
顧廷燁此人眼高于頂,但是對于盛家老太太和盛紘卻都是極尊重的。他這份尊重並不是完全來自于盛明蘭,而是來自于對盛府本身的認可。
盛家門風嚴謹,在外是很出名的。
即使是當今聖上,都知道盛家是讀書人家,門風嚴謹。而這名聲來源于盛家老太太對盛紘從小的教養。盛紘此人在官場上是很吃得開的,他從不輕易求人,也從不有意結交。即使是兒女的婚事,他都選的那種不攀附的人家。這使得盛家在朝廷的幾度更迭下,不僅能保持屹立不倒,還能保證節節高升。
而盛家的兒女大多都繼承了這個處事之道。不管是嫡子嫡女,還是庶子庶女,除了被教壞的盛墨蘭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有禮數,懂規矩,不攀附。
盛家老太太對盛紘的教養不僅僅體現在官場上的為人處世。在內宅裡,盛家老太太對盛紘也是有提點的。
一個家族都是從裡面敗起來的,也是從裡面興盛起來的。
盛家老太太深諳其中的道理,在盛紘寵妾滅妻造成了衛小娘慘死的局面之後,她對著盛紘發了極大的脾氣,並且把林噙霜的伎倆合盤托出。
盛紘誠惶誠恐,一直給盛家老太太磕頭,整個額頭都磕紅了。而盛家老太太則逼問盛紘這件事如何處理。
盛紘跟盛家老太太保證,他會整肅門風。
這時候,盛家老太太跟盛紘說了這樣的一番話:
你這官要想長長久久地做下去,我們盛家想要子孫綿延的,必得從嚴治家,要知道禍起蕭牆之內,許多世家大族往往都是從裡頭爛起來的,咱們可得借鑒。
盛紘是盛家的子孫,他的父輩皆是寵妾滅妻,而盛紘也沒能逃過這一劫。
這次談話之後,盛紘雖然開始整頓盛府,並告知林噙霜,他可以寵愛她,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她要遵守當妾室的本分。如果,她不守本分,危及了盛府的聲譽,他絕對容不下她。
可惜,這時候的林噙霜早就被盛紘寵壞了。
她從沒有愛過盛紘,卻堅信盛紘對她是真愛。
林噙霜仗著自己的寵愛,仗著自己有兒女傍身,拿著整個盛家女眷的名聲做賭,攀上了梁晗。
盛紘束手無策。
他只能等著自己的嫡母來處理這個混亂的局面。他知道,如果盛家處理不好盛墨蘭這件事,他多年的努力將功虧一簣,而闔府的女眷都要受損。
這時候,盛家老太太故意理都不理盛紘,讓他求了自己五次,才跟盛紘重提:
「紘兒,你可記得幾年前,衛姨娘身亡後,你我母子的一番談話?那時,我就叫要你好好管束林氏了,可你沒有聽進去,今日才釀此大禍。當初我說,家宅不寧,仕途焉能順遂?如今這情形……」
家宅不寧,仕途焉能順遂。
盛家老太太讓盛紘隔著屏風,見識到了林噙霜母女的無情無義。她俐落地處置了盛墨蘭和林噙霜,讓盛府的危機迎刃而解。
這次之後,盛紘幡然醒悟,立身頗正。他時常拿盛家老太太教育自己的這套來教育自己的兒子:「先齊家,方能萬事順遂,切不可做出寵妾滅妻這種禍害家宅之事。」
盛家為何最後,如此興旺?
因為盛家老太太見識高遠卓絕,她細心教導了盛紘為人處事,安家立業。而盛紘又把這些見識,教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
因為這番作為,盛家才成為了真正有前途的書香門第,有規有矩,有情有義。
加之盛長柏把「家宅安寧,萬事才能順遂」這件事發揚光大,盛家才有了真正的富貴雙全。
餘閣老,何等能耐,可因為他娶了餘老夫人這樣的女人,余家的富貴僅延續了一代。
而盛家的二老太爺,英年早逝,卻因為娶了盛家老太太這樣的女人,愣是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盛家,讓盛家有了至少三代人的富貴。
余閣老,寵妻如命。
而盛家二老太爺,寵妾滅妻。
我寫《知否》原著,沒有把最多的筆墨給予盛明蘭,而是給予了盛明蘭的祖母,盛家的老太太。
實在是因為,太遺憾她如此「好」,卻未嫁給良人。我始終覺得,盛家老太太這樣的女子,配得上這世間最好的男人。
可敬,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