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羋月的黑粉來,威後排第二,恐怕沒人敢排第一。
威後到底為什麼恨羋月?
這就要說到羋月的出生,羋月還未出生就被唐昧預言是霸星,日後必將主宰天下。
威後作為後宮之主,彼時兒子已被立為太子,乍然冒出來一個霸星,肯定會對自己兒子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為了幫兒子維穩江山,威後自然得將這個競爭對手除之而後快。
後來羋月出生,竟是一個女胎,威後松了一口氣,但誓言並沒有完,如若是女胎,利主別國,對于楚國,更是滅國之災。
這也是威後為什麼明知羋月是女娃,無緣王位還要忌憚仇恨她的緣故。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威後對羋月已然恨之入骨,為何不乾脆在楚國時就將她趕盡殺絕呢?
如此一來,羋月日後也就不會搶了羋姝的江山了。
其實,威後之所以對羋月手下留情,有三點原因。
首先,根據原著小說中所言,威後曾在威王跟前發過誓,以後絕不會殘害他的子嗣。
看這裡有人可能會問了,像威後這麼心狠手辣,殺伐決斷之人,還會害怕誓言嗎?
沒錯,對于性子強橫之人,確實不會顧及什麼誓言不誓言的,自己先痛快了再說。
只是,自從威王去世後,威後已經貴為太后之尊,後宮已經沒人能夠與她抗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日子事事順遂,且羋月對她已經沒有太大的威脅,所以何必為了自己心頭的那一點子厭惡,去冒違誓的風險。
畢竟,在當時,楚人信巫重神,一旦發下誓言,如果違背誓言,是會遭到報應的。
其次,威後之所以不對羋月趕盡殺絕,也是來源于她骨子裡的自負。
她覺得自己已是後宮掌權者,弄死羋月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隨時都可以除了她,而且對一個人最狠的不是立刻殺了她,而是留下來慢慢折磨她。
就像是貓捉老鼠一樣,有很多小貓逮到老鼠後為什麼不立刻吃了它,無非是為了讓老鼠陪它多玩玩,喜歡看到獵物在自己爪牙下,驚慌失措的模樣,體會折磨的快感。
而威後的心理就與貓的心理如出一轍。
至于羋月,在威後眼裡就是一隻被自己關在籠中的老鼠,想讓她什麼時候死,還不是動動手指說句話的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是,她認為自己是上位者,對于自己討厭的人,在宮裡應該也沒多少人敢跟自己作對去維護羋月。
加上後宮險象環生,得不到庇護和指引的孩子必定步步維艱,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恐怕不用自己親自動手羋月也活不了多久。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威後太自負了,她低估了羋月生存的意志。
最後,威後沒有對羋月趕盡殺絕,還有一個原因是,羋月拿她的女兒羋姝做保護傘。
威後這個女人確實心狠手辣,但不可否認她也是一個好母親。
每次威後為難處罰羋月,羋姝都在旁阻撓,威後又愛子心切,拗不過自己女兒。
殊不知,就因為威後對女兒的溺愛,反倒是給羋月贏得了一線生機。
▼
說穿了羋姝最後的悲慘結局,與自己母親威後脫不了關係。
威後從一開始對羋月採取的措施就不夠妥當。
對待羋月這個強勁競爭對手,最恰當的做法就是:要麼狠到底,要麼善到底。
如果選擇狠的話,就不要管什麼誓言不誓言,報應不報應的,直接斬草除根,免得夜長夢多。
如果選擇善的話,一來,要麼將羋月收為養女,對羋月好一些,就當是為了給羋姝日後增加一個左膀右臂。
二來,要麼就成全羋月和黃歇,如此一來,羋月日日在她眼皮子底下又能翻得起多大浪花。
歸根究底,威後在處理羋月這件事上做得太過拖泥帶水,狠又不夠狠,善又不夠善,這才給自己女兒羋姝留下一個大禍患。
與威後相比,甄嬛對待自己的強勁競爭對手端妃做的就要明智多了。
在純元故衣事件之前,其實甄嬛一直都不知道端妃是在利用她剷除華妃。
後來誤穿純元故衣被皇上禁足之後,甄嬛才恍然大悟,端妃為何會無端幫助自己。
起初知道自己被人利用後,甄嬛自然也是十分氣憤的,可是之後從甘露寺回宮,重新組建團隊宮鬥時,甄嬛仍能隱忍心中不快拉攏端妃。
明明端妃利用過她,甄嬛為何還要拉攏她?
其實這就是甄嬛的聰明之處,端妃作為一個勢力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既然不能除掉她,那還不如為自己所用,以免日後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收納,反倒會對自己是一個大威脅。
同理,如果威後能夠像甄嬛一樣,對羋月採取拉攏安撫的策略,想必也就不至于將羋月逼得狗急跳牆,最終適得其反搶走了自己女兒江山。
一個人的眼光和格局,會決定你能走多遠以及走得多好。
威後自己心胸狹窄,目光短視,所以將羋姝也教成了一個後宮傻白甜,孩子沒培養好到罷了,還給她埋下了一顆致命的雷。
實乃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