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還珠格格》第二部,缺一下子體會到了什麼叫「年輕時我們不懂愛情」。
結婚10年後再看晴兒和紫薇,不得不承認,紫薇的確比晴兒更適合爾康。
「青梅竹馬」往往會敗給「一見鍾情」
張愛玲曾說,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紅玫瑰和白玫瑰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白的就是「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紅的就是「朱砂痣」。
在我看來,對爾康而言,晴兒就好比是他的「明月光」,而紫薇自然就成了他心頭的那顆「朱砂痣」。
如果紫薇沒有碰見小燕子,或者小燕子沒有在圍場受傷而意外變成「還珠格格」,紫薇就不可能在遊行時遇到爾康,更不可能會住進爾康的家裡。
那麼,自小便與爾康相識的晴兒,就一定會成為爾康婚姻的最佳人選。這不僅是因為乾隆和老佛爺本來就早有此意,還因為,爾康和晴兒原本就是同一類人。
他們有著相似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都非常一致,不然爾康和晴兒也不可能「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談了整整一夜」。
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一份在所有看來「青梅竹馬」且幾乎是水到渠成的感情,會敵不過一段意外的邂逅呢?
是因為紫薇的身世讓爾康產生了憐惜之情?還是紫薇「近水樓臺先得月」?
這些原因最多算得上是愛情的「誘因」,最根本的原因恰恰就在於,紫薇和爾康完全不是一路人,對爾康而言,紫薇太不一樣了。
如果你同時對兩個人都有好感,一個和你「談得來」,另一個和你談的東西你好多都不知道。在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會更喜歡和誰在一起?
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青梅竹馬」往往敵不過「一見鍾情」?因為人對自己沒見過的東西會更感興趣,愛情其實也一樣。
不平等的愛,註定不會是好的愛情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紫薇在面對晴兒的時候,始終都有一種不自信和莫名的危機感?
按理說,紫薇和爾康經歷了一段如此轟轟烈烈的愛情,她的才情也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可,爾康也一再向他表明過自己對晴兒的態度,她應該相信自己在爾康心中的地位才對。
我想來想去,覺得紫薇不自信的原因只有可能是她認為,自己這個「民間格格」不如晴兒這個「正牌格格」了。
這可真的是「當局者迷」呀。晴兒的這個「正牌格格」的身份,或許在其他人看來是晴兒的優勢,但在爾康這裡,卻正好成了晴兒最大的劣勢。
記得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孝莊曾對蘇麻拉姑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地話:「他(康熙)既是你的主子,又是你的弟弟,你可以像愛弟弟一樣的愛他,更要像敬主子一樣的敬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爾康之于晴兒,何嘗不像蘇麻拉姑之于康熙?
雖說爾康和晴兒之間的地位,沒有蘇麻拉姑和康熙這樣懸殊,但鑒於晴兒的身份和她在老佛爺心中的份量,爾康若娶睛兒,總歸還是「高攀」
了。反觀紫薇,她這個毫無依仗的「民間格格」的身份,當然不會給爾康造成任何壓力,爾康和她在一起也會更輕鬆。
我向來不喜歡「相敬如賓」這個詞,因為在我看來,只有「平等」才是維繫美好愛情的第一要素。
如果愛情裡有了身份、地位、財富的不平等,則必然會導致一方心態上的不平等,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愛情一定不會是好的愛情。
太完美的戀人,其實並不一定適合婚姻
晴兒雖然在劇中的出場並不算多,但和紫薇比起來,卻顯得要完美很多,她不僅深得老佛爺的喜愛,而且知情識趣又有情有義。
面對突然出現的情敵紫薇,她沒有利用自己在宮中的優勢找紫薇的任何「麻煩」,反而一次又一次的幫紫薇和小燕子說好話、打掩護。
面對爾康「紫薇已經主宰了我的喜怒哀樂」
這樣的真情流露,晴兒能理智的認清現實,斬斷情絲。面對老佛爺的「不甘心」,晴兒能堅決表明自己的立場,體面地退出這段「愛情之爭」。
這樣無可挑剔的晴兒,難怪最後連紫薇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才華與瀟灑。
可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個太過完美的人,同時也是一個並不真實的人。這樣的人可能適合做鄰居、同事、朋友、戀人,卻一定不適合走入婚姻。
婚姻需要的,是能在「一地雞毛」的日子裡去發現美好,而不是事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
我想,做不到像晴兒那樣「拿得起、放得下」,或許正是紫薇最打動爾康的地方吧。
爾康曾對晴兒說:「有時候,我不得不相信,姻緣際遇,自有天定」。
其實,哪有什麼「天定的緣份」?世間所有適合的愛情與婚姻,都是雙方相互妥協與包容的結果。願我們都能像紫薇一樣,做最真實的自己,找到這世間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