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唐朝是三省六部制,在那時,若官職能做到正三品,那已經算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因為這一類的大臣能接觸到的,往往都是國家最機密的要事。
比如宰相一職,便是正三品官職。這樣來看,重中之重的宰輔之位,也只是正三品而已,那正一品和正二品,又是什麼樣的「神仙」存在呢?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相互有牽連,其中掌管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長官,被稱為中書令與侍中。
這兩個官職都可制定中央的政策,草擬詔書,以及審查政策。若是中書省下發的政策不符或者存在問題,門下省則有駁回的權利。
如此重要的中書令與侍中,竟然也不過正三品官職而已,可見在唐朝官職級別制度非常嚴格,不是隨意就能夠達到,前二品的官職的。
在唐朝大歷年間,中書令與侍中這兩個官職被提為正二品,但手下稍遜一等的侍郎們,也才正四品官職。
要知道三省一個決策,就能掀起朝野的動蕩,可想這類同「宰相」一般的官職,居然才在正三品上下。
就連宰相也不過正三品,那正一品與正二品究竟是什麼樣的官職呢?
正一品的官職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等等,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官職被稱為「三師」,是文官之首。
一般情況下,是生前當過皇帝的老師或是重臣的人才會勝任,在其去世后,也用于
追封這些有功之臣的官職。太尉、司徒、司空被合稱為「三公」,名義上是允許參政議政,治理國家,實際是獎賞大臣,贈送或者加封的官職,平時鮮少出現,只有祭祀時有所作用。
天策上將官職是在三公之上,三師之下,但它卻是武官之首。
唐太宗李世民,當時在武德四年立下赫赫戰功,其父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認為,此時李世民已經是秦王爵位,且官居太尉兼尚書令。
多重榮譽加身的李世民,已經沒有官職可彰顯其尊貴榮耀,于是便設立了天策上將這一官職。
但這個職位,隨著后來李世民登基為帝,在唐朝時期再無人被冊封過。
可以看出唐朝正一品的官職,基本都是用于追封逝去的功臣、元老,一般在位的大臣鮮少有人獲此官職,除非是舉世聞名,難得的將才。
但在唐初,長孫無忌就曾被授予太尉一職。
從一品官職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三個官職,顧名思義便是太子的師傅。
此外,還有文散官,武散官也同屬于從一品官職,文散官為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是指可使用自己的名義,來自置幕府以及幕僚的部署,與「三公」的待遇相差無異。
武散官則是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是自西漢開始設立,對軍中立有大功的重臣,皇帝會授予大將軍或者驃騎大將軍的稱號。
當時漢武帝將衛青封為大將軍,少年有為的霍去病,則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這一官職是唐朝當時武散官的最高等級。
正二品官職有尚書令、大行台尚書令;文散官為特進,武散官為輔國大將軍。
因為之前提到李世民曾任過尚書令一職,因此尚書令這個職位,自此就無人再任。
大行台尚書令,從前是掌握軍政事務的,也是因李世民曾擔任過的職位,于是后面就被廢除了。
從二品為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護等等;文散官為光祿大夫,武散官為鎮軍大將軍。
上述說到,尚書省沒有了尚書令一職,便由尚書左右仆射為最高長官。而太子少師、少傅、少保,是侍奉于皇太子身邊的官職。
可見正一品至從二品的官職,實際上多數都為虛職,都是功勛之臣立下汗馬功勞,受到嘉獎時所授予的官職,一般都是功勛或元老能夠得此官職,他們對于國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此唐朝官員能夠做到正三品,已屬「大佬」級別的人物了,他們能夠執掌著中央最為緊要的政事,也是掌握著整個國家命脈的官員,具有執政的決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