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建立后金以后,曾坦言:除了袁崇煥之外,還沒人打得過他。這是對自身軍事實力的自信,也是對身為敵將的袁崇煥的肯定。
既然如此,崇禎為什麼非要殺掉袁崇煥呢?當他親手將大明朝最后一段長城推倒,豈不是放任后金壯大并進一步威脅明朝?
事實上,崇禎不得不殺,而袁崇煥死得也算不上冤枉。
崇禎即位后,對遼東戰局異常關注。作為彼時深受崇禎皇帝器重的袁崇煥,也因此被第一時間召見。
崇禎皇帝急切地詢問他,如今女真族已經禍亂邊疆十余載,愛卿可有什麼良策?
袁崇煥簡單回答說道:倘若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整個遼東也都可以收復。
對此時的崇禎皇帝來說,相比在沒有任何事情,會比袁崇煥的話語更令他感到高興。五年,只需要五年時間就能解決女真禍患。別說便宜行事了,哪怕給你個封建大吏也行啊。
甚至即便時間超過五年,只要袁崇煥真的能夠解決女真禍患,讓自己安心處理國事,那袁崇煥也是有功無過。
可讓崇禎皇帝沒想到的是,這樣的話語只不過是袁崇煥「聊慰上意」,也就是說好話給他聽。真想在五年內解決一個已經逐漸崛起的部族,根本不可能那麼簡單。
尤其是明朝內部一團糟的情況下,袁崇煥的敵人,可不僅僅只有女真。因此,當袁崇煥后來沒能按期完成任務的時候,崇禎皇帝將其處死,真算不上什麼錯。
古代封建社會中,袁崇煥犯的便是欺君之罪。要說他冤枉?還真不合適,只能說較為可惜。
倘若袁崇煥能夠遇到劉徹那樣的君主,并像霍去病一樣勇武,或許五年之計可成。可崇禎畢竟不是漢武帝,他也不是霍去病。
其次,則是袁崇煥便宜行事,實在有些過頭。古代皇帝希望手下武將能征善戰,但更希望他們聽話!當年大將軍藍玉多勇猛,孤軍深入大漠,愣是在將死之際,給元朝余孽打出心理陰影。
可那又如何?不聽話的將領,早早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單。袁崇煥也是如此,雖說彼時東江總兵毛文龍,殺良冒功、侵吞遼餉都是死罪,可也不該由袁崇煥來殺。
掌握證據,更應向崇禎皇帝舉報,由崇禎皇帝決定。武將們可能不在乎這些細節,可這都是必須要走的流程。
知道的人夸獎袁崇煥一心為國、絕無私心。不知道的人只覺得袁崇煥聲勢滔天,已經可以和崇禎分庭抗禮。
有心人在一旁煽風點火,想不死都難。何況殺死毛文龍后,誰來接替毛文龍呢?就算有一萬個理由厭惡他,卻也不得不承認毛文龍防守女真的重要性。
東江軍再也無力牽制后金,這才導致皇太極敢于發動后續的乙巳之役。袁崇煥揮向毛文龍的這把屠刀,同時也砍向了自己。
一時沒有影響,也終究會給自己招來禍患。他死得冤枉?由他本人做出的決定,算得上冤枉?
最后就是明清雙方的戰爭轉折點,即乙巳之變。
從軍事角度講,這場變動發生之前,明朝九邊軍尚有18-20萬可戰之兵。可在這之后,明朝軍隊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從政治角度講,袁崇煥分明有機會將戰場遏制在邊境一帶,結果直接讓皇太極跑到北京城下和明軍戰斗。
哪怕袁崇煥最終把皇太極打跑了,崇禎心里也十分膈應。更何況崇禎本身就是多疑的人,這場戰爭,莫非是演戲給他看?
《明史》中就記載,當袁崇煥向崇禎提出請求,希望明軍能夠進入北京修整的時候,崇禎就以「茲事體大」為由給拒絕了。別人都打到家門口,為什麼還不讓自家軍隊進門?
因為此時的崇禎皇帝不敢相信袁崇煥,這是來幫我的,還是來篡位的。后人站在上帝視角上指責崇禎皇帝,可彼時袁崇煥真要不利于明朝,那就是皇太極麾下第一大功臣。
甚至皇帝由朱改姓為袁,也不是沒可能。只要敢想,歷史的轉折便牢牢掌握在袁崇煥手中。面對這樣的袁崇煥,崇禎皇帝該不該殺他?能不能殺他?答案是肯定的。
當邊疆將領都能威脅到自身統治安全的時候,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會心慈手軟。
這無關于信任,只是歷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