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年間,但凡是出生于皇室之中,幾乎就沒有不想當皇帝的皇子。就如同拿破侖所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也不是好皇子。
像隋煬帝楊廣設計陷害太子,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以及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等等,都是歷史上皇子之間,爭權奪位的著名事件。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明朝還真有一個皇子,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結果自己幾個兄弟都因病去世,皇帝之位,便陰差陽錯的落到了他頭上,正式無心插柳柳成蔭,此人便是明穆宗朱載坖。
更重要的是,朱載坖在位時間短暫,為人平庸,且極其喜好女色,但最終卻被后人評選為,明朝年間的一代賢主,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明穆宗朱載坖畫像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喜好煉丹,世人皆知,經常有事兒沒事兒,就把自己關在皇宮里面,躲起來煉制丹藥。
不僅如此,嘉靖皇帝還富有「以身作則」的科學探索精神,自己煉制的丹藥自己吃,借此來檢驗丹藥的成效。
不過對于皇位繼承人,嘉靖皇帝還是十分上心,早早就確定次子朱載壡為太子。
然而朱載壡當太子還沒幾年的時間,就因為怪病早早去世,這讓嘉靖皇帝心痛不已。為此,他還找到「大師」陶仲文詢問:我一心修道,為何會弄得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慘結局。
聽到對方給出「二龍不能相見」的解釋以后,嘉靖皇帝才稍微心安,并且安排兒子朱載圳前往外地,準備自己駕崩以后,再讓他回宮即位。
二龍不能相見,意思就是說朱厚熜是真龍,朱載壡是潛龍,潛龍見了真龍心生懼意,所以才會染病身亡。
可拋去道家學說不談,哪有兒子畏懼父親疼愛的道理,只是修道修得已經病入膏肓的嘉靖皇帝,顯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不僅如此,既然二龍不能相見,那麼朱載圳就職藩地以后,仍然感染風寒而死,這又作何解釋呢?
只是此時的嘉靖皇帝,已經沒什麼心思再想其他事情,在他駕崩以后,仍然滯留京城的朱載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只不過這個皇帝登基以后并不開心,自己老爹成天煉丹,整個國家都成了一個爛攤子。也慶幸明朝家大業大,要不然,早就被嘉靖皇帝給敗了個干凈。
那麼為什麼朱載坖在位時間短暫、為人平庸且極好女色,卻能被后人稱為一代雄主呢?原因就在于他當時做出了一個重要改變
:改戰為和。要知道,明朝皇帝們雖然各有鮮明的性格特點,以及個人愛好,但面對外邦挑釁的時候,那就一個字:打。
蒙古大軍又如何?倭寇浪人又如何?大明王朝打的就是精銳。
只是嘉靖年間,國家本就積重難返,在這樣的情況下,嘉靖皇帝雖然堅持抗擊蒙古大軍,但肯定無法取得什麼成效。
每次明朝大軍一到邊境,蒙古軍隊就腳底抹油。等到明朝大軍撤退,蒙古大軍又再次進犯,屢試不爽。
對此,嘉靖皇帝憑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卻根本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效。
而穆宗朱載坖登基以后才知道,蒙古大軍早已不是當年的蒙古大軍,有著南征中原的實力。他們心中所想,僅僅只是希望能夠從大明王朝獲取必需的生活用品。
在了解到這一點以后,明穆宗朱載坖十分無語地表示:你要就說呀,我又不是不給。于是大筆一揮,開放明朝北部邊境,和蒙古部落建立穩定的雙邊貿易關系。
這樣一來,困擾嘉靖皇帝許多年的邊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節約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還給大明王朝帶來了一筆不菲的收入。此舉利國利民,一代明主的評價絕不為過。
而面對倭寇浪人的時候,朱載坖也是同樣選擇。雖說這部分人算不得精銳,但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小股部隊一直在福建沿海一帶鬧騰,皇帝也心煩不已。
當年嘉靖皇帝安排重兵圍剿,每次浩浩蕩蕩地沖殺過去,這些倭寇要不就躲在山里面不出來,要麼就跑回海上。
等到明朝大軍撤退,倭寇又出來興風作浪。但朱載坖卻果斷頒發法令,只要倭寇老老實實做生意,大明官軍不得為難。
但遺憾的是,朱載坖在國家政策上面選擇正確,但為人卻因為喜好女色早逝,否則大明王朝,或許還能更強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