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火輝煌的飯店一個小包間里,公司張總帶著小林陪山東來的王總喝酒。雖然只有三個人,但上了好幾道硬菜,喝的酒也是響當當的中國第一名酒,足以看出張總的接待規格之高!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總特別高興,能把王總喝得盡興,這筆大訂單就八九不離十了。看著喝得東倒西歪的王總,張總讓業務員小林去催一下「上面條」。
小林問服務員什麼時候上主食?服務員說馬上就來。小林對張總和王老闆說,面條馬上就上。張總的臉色不太好看,王老闆也面露不悅,小林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我說錯什麼了嗎?
行走職場,如同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飯局文化雖然令人討厭,但又無法繞開,只因它是職場潛規則的延伸,甚至比職場潛規則的水還要深不可測。
比如,服務員明明就站在包間里服務,張總在這個時候讓小林去催一下「面條」,目的是什麼呢?這種場景,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其實,張總的暗示是讓小林以催上面條的名義,把服務員叫出包間,自己也正好回避一下,張總為了拿下訂單開始「上干貨」了,要給王總塞上一張購物卡。這才是今天飯局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硬菜」。張總和王總都心知肚明,只是這個小林的腦子不夠靈光,自然引得領導不高興。
那麼,在飯局上,關于上主食(面條、水餃、米飯)都有什麼講究呢?這就是飯局文化的一種細節,全國各個地區都各有各的講究。比如,在北方的酒場,接風性質的飯局要上面條,送行性質的飯局要上餃子。飯局真正結束的標志,在高檔場合是上果盤,大家吃完果盤就要散場了。
【1】上主食。
在國內飯局,有一道標準的程序——主人要請示客人吃什麼主食?其實,這個程序的本意是主人請示客人是不是飯局該結束了。一般情況下,主人不好意思提醒客人,所以,懂禮數的客人看飯局進行得差不多了,要主動詢問主人,看看大家上什麼主食?這就等于客人要求結束飯局。
在正規飯局接待中,「上主食」意味著飯局即將結束。所以,這個提議只能是客人或主人提出,其他人員是不宜提議的。比如,小林在飯局中間說,咱們需要吃什麼主食嗎?這就是越位行為,等于你未經主、客雙方的領導同意,擅自宣布飯局結束,你看領導瞪不瞪你?
【2】上果盤。
在一些地區的飯局上,上主食、上甜點,基本代表飯局即將結束,但還不是完全結束。酒店等大家吃主食差不多的時候,會上一份水果,既有一人一份的,也有一個大果盤的。大家隨意吃一口水果,就可以宣布飯局正式結束了,這才是徹底的結束,可以起身離場了。
【3】全家樂。
在山東等一些華北地區的商務宴請中,真正的落幕環節是「全家樂」。一般的程序是:客人詢問主人,您問問大家吃什麼主食?主人一定要假裝客氣一下,時間還早,吃什麼主食,再喝幾杯!客人堅持說,時間不早了,明早還要開會,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來日方長。主人不再堅持,大聲招呼服務員,報一下主食的種類?決定上主食的時候,就是飯局即將結束的時候。
那麼,在等主食上來的期間,主人一般要「清杯」(清空杯中的白酒)。這個時候,有的人杯中白酒比較多,有的人杯中酒比較少,那麼,主人就要再發起一輪「清杯」行動,酒多的人要多喝兩口,讓杯中酒只剩一點點,然后,等主食端上了,主人陪同客人共同舉杯,說一句「全家樂」,集體清空酒杯,開始吃飯,然后就可以結束離場了。
PS:綜上,在正規飯局上,一句「上主食」,基本代表飯局即將結束。在文章開始的小故事里,有時候領導讓你去催一下服務員「上主食」,有可能是讓你把服務員叫出去,你也暫時回避一下,領導跟客人可能要有一些私密行動,不希望有其他人在場。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