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當孩子跟你講條件時,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深度好文)
2024/04/24

👆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作者:蒙粉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生活中,想必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跟自己講條件的問題。

看著孩子眼巴巴的望著自己,那種渴望的眼神,加上一句幾乎祈求的話「好嗎?」

很多父母都會瞬間淪陷,一個「好」字,全家其樂融融!

可是,時間長了, 孩子習慣了事事和父母講條件,有時候甚至「得寸進尺」

或者稍不滿足,就發脾氣,常常被身邊的小人兒「威脅」「控制」,這該如何是好?

孩子為何總愛講條件?


孩子到了幾歲愛講條件?什麼樣的孩子會跟父母講條件?孩子講條件,父母該不該滿足他呢?

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愛講條件,起初父母覺得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要求也不高,就隨口答應了孩子。

等到下一次,孩子不聽話或者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時候,父母自己就搬出「條件」來。

比如,傍晚孩子在小區玩的不想回家,有的父母就會用「寶貝,我們回家啦,你回家我可以讓你看一會電視」,

或者說「你回家,我可以讓你吃一個冰激凌」。

這樣的「激勵」,屢試不爽,孩子都會乖乖地「聽」父母的話。

可是,突然有一天發現,孩子事事總愛和父母談條件,甚至到了無獎勵不行動的地步,這使得一些家長很苦惱。

這孩子是怎麼了?跟誰學的竟然會「威脅」父母了?

其實,孩子愛講條件,并不等于孩子不聽話。愛講條件的孩子,也并非是孩子學壞了,而是孩子到了敏感期,家長錯誤的引導一步步造成的。

在孩子所有敏感期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敏感期,那便是自我意識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的出現,一般是在孩子2歲左右,有的可能會稍晚一些。

當孩子處于自我意識敏感期的時候,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也喜歡說「不」。

這個階段孩子表現出的行為,看似叛逆、自私,再加上一些父母「擅于」用獎勵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

久而久之,孩子琢磨出原來「聽話」可以換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對自己有好處,在他的意識中就會建立這樣的概念「行動=獎勵」。

交換條件,就這樣在父母先提出來,卻在孩子手中將其發揮到極致。

孩子總愛講條件,家長該怎麼去引導呢?

講條件,不如和孩子談底線

孩子講的條件要區別對待,并不是所有條件都要滿足他。

要知道,你每一次的讓步,都會讓孩子覺得你沒有底線,會變得更加的變本加厲。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條件都是「試探性」的,即孩子提出來的條件,有時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

倘若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沒有底線,就一定會讓自己步入事事和孩子討價還價的困境。

越沒有底線的父母,越容易養出「白眼狼」!

所以,愛孩子,就要堅守做父母的底線,不能無原則退讓。

有些事情可以適當讓步,尊重孩子的意愿,比如想吃一顆糖果,多看一會電視,這些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但有些事情是不能添加還價的,比如良好的衛生習慣,一些無理要求等。

作為父母,如果一看到孩子哭、耍賴就心軟,妥協,那麼立再多的規矩也無濟于事。

所以,跟孩子講條件,不如跟孩子談底線,讓他明白哪些事情能夠做,哪些事情不能夠做。

了解「講條件」的背后動機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孩子講條件亦是如此。

孩子講條件,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打算」,孩子心中的「小算盤」,家長越早弄明白,越能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比如看電視,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明明事先跟孩子說好了只能看10分鐘,可是時間到了,孩子卻不想關電視,繼續看下去。

這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搬出一大堆道理來,遵守約定、遵守規則、說到做到等等,能想到的道理一大推,可唯獨忘記了一點。

孩子不看電視要干嘛?看書?畫畫?看著父母玩手機?

孩子喜歡看電視,很多原因在于,常常把電視上的卡通人物當做自己的「好玩伴」,有它的陪伴,不會無聊。

倘若你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跟他一起做他喜歡的「過家家」,或者角色扮演,他會很開心,就是讓他去看電視,他也會說「再玩一會」。

孩子最需要的,真的不是「完美的家長」,而是有「心力」的家長,一個真正能讀懂自己的家長。

蒙台梭利博士說, 愛孩子,就先讀懂孩子。

我們要感受孩子所想,知道孩子所想,懂得孩子所想;

只有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以一顆孩子的心來看待孩子的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了解孩子、懂得孩子。

因為只有真正意義上懂得了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為孩子服務。

教育孩子,沒有「說明書」,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后,都隱藏著一些小秘密.

作為父母,唯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掌握科學的育兒技巧,才能練就一雙「慧眼」。

用學習點亮教育智慧,讀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的肯定勝過物質獎勵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中寫道:

獎賞與懲罰在精神上是奴役別人所用的工具,它們只會誘使兒童勉強去做非自然的努力。

如果總是使用獎勵或獎懲的方法,這樣的孩子除了不主動以外,也會缺乏自信。

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不對,就更談不上創新。

可悲的是,獎勵與懲罰,卻往往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慣常使用的兩個方法。

但是,獎勵與獎罰所起到的效果,卻只有短期效果。

物質獎勵,雖然短時期內能激勵孩子,但長期以往會極大削弱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無論多大的獎勵,或者多大的獎罰都是外在的刺激,都是靠外部的力量讓孩子改變某一件事。

孩子所作出的改變,不是發自其內心,自然就不會長久。

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想要做什麼,是由他的內在需求決定的。

因此,與其用物質獎勵跟孩子講條件,不如給他一個贊許的擊掌,一個深深的擁抱,或者準備一些小粘貼獎勵,都要比物質獎勵,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行為的肯定。

總之,父母不要總怪孩子愛講條件,而要從自身找原因,肯定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才會導致孩子喜歡講條件。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成人造成的;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會決定他一生。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養育孩子的干貨,這里都有;
經營家庭的苦甜,我們都懂。
洞見父母,和千萬父母一起成長。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

甄嬛傳:華妃疑惑不解,為何純兒飯后要吃2斤糕點,而甄嬛卻洞悉其中的奧秘
2023/09/06
還珠格格:為何晴兒更願意和小燕子相處?初見含香時,為何不去了解一下紫薇的自我介紹呢?
2023/09/06
「如懿傳:炩妃所生的璟妧,其身世之謎是否揭開?」
2023/09/06
《如懿傳》:宮女嫁太監,逆境中的愛情爭霸
2023/09/06
蕭皇后:因長得美麗,被六人輪番霸占六十年,48歲還在被人搶奪
2023/07/25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07/25
長平之戰,秦軍為何能以弱勝強殲滅趙軍40萬?兵馬俑坑揭示真相
2023/07/25
袁崇煥死后,還有一人可替明朝抵擋后金軍,可惜最后被崇禎冤殺!
2023/07/25
​明代最囂張的外戚:一門兩侯爵,敢在皇宮奸污宮女,偷戴皇帝御冠
2023/07/25
北宋一代豪俠,功績堪比諸葛亮,破案猶如狄仁杰,還最早推行紙幣
2023/07/25
人間地獄寧古塔有多恐怖?清朝囚犯寧愿自盡,也不愿前去一步
2023/07/24
中國古人發明的四個奇技淫巧的東西,有的放到現在仍算是高科技
2023/07/24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大將,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不敢動另外4人
2023/07/24
夏朝存在471年,為何始終挖不到?專家:大禹建立的或許不是夏朝!
2023/07/24
玉皇大帝如何坐上皇位的,在這之前他是干嘛的?經十萬三千兩百劫
2023/07/24
民間故事:轎父幫人抬轎,看到白狐渡劫,出手相救,卻失了童子身
2023/07/24
民間故事:醫女夜宿農家,次日渾身虛弱,山神:她救了不該救的人
2023/07/24
民間故事:員外年過五旬無子,山神:你命中有七子,六子被你所害
2023/07/24
民間故事:書生迎娶孤女,發現妻子飯量越來越大,他偷看后嚇癱了
2023/07/24
民間故事:丈夫酒樓喝酒,無意間聽到賊人密謀,發現了妻子的丑事
2023/07/24